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时砂遗楼 > 第862章 团队的讨论与分析

第862章 团队的讨论与分析(1 / 1)

回到1967年时空研究院的实验室,江浅三人刚将青铜盒子和麻布卷轴放进恒温恒湿的文物保护柜,小林就迫不及待地拉着两人坐在会议桌旁。桌上摊开着江浅绘制的符号图谱、能量检测仪的波形记录,还有从棺木中带出的铜屑样本,台灯的暖光透过玻璃罩,在纸上投下一圈圈光晕,空气中还残留着地底潮湿的泥土气息与青铜特有的金属味道。

“咱们快说说,那能量波动和符号到底是怎么回事!”小林率先开口,双手撑在桌上,眼睛亮得像藏着星星,“我觉得那能量波动肯定是古老机关在运作!你想啊,青铜棺阵摆得那么讲究,每个棺木都有符号,这盒子说不定就是‘机关核心’,能量波动是在给其他棺木‘发信号’,而光带里的符号,就是启动或者关闭整个机关的密码!”他一边说,一边拿起笔在符号图谱上画圈,指着“金”位符号新增的锚点:“你看这个锚点,对着中央棺木,说不定按这个顺序激活所有方位棺木,中央棺木的机关就会打开,里面藏的东西就能拿出来了!”

周教授端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水,指尖轻轻敲击着能量波形记录纸,眉头微蹙:“小林的想法有道理,但不够全面。如果只是普通机关,能量波动不会这么有规律,而且那卷轴的能量共鸣太特殊了——麻布织入金属丝,还能随着波动发光,这不是普通机关能做到的。我倒觉得,青铜棺里可能藏着某种‘神秘力量’,或许是地脉深处的能量结晶,也可能是古代人封存的时空能量,能量波动就是这种力量外泄的表现。”

他放下茶杯,走到文物保护柜前,隔着玻璃凝视着青铜盒子:“你们还记得1913年雾灵镇的地脉传说吗?老人们说,雾灵山深处有‘灵核’,能稳定周边时空能量。这青铜棺阵建在钟楼地底,而钟楼正好在雾灵山余脉的地脉节点上,说不定这些青铜棺就是用来封存‘灵核’力量的容器,能量波动是‘灵核’在维持地脉稳定时产生的‘呼吸’。”

小林听得眼睛瞪得更大,身子往前探了探:“周教授,您是说这里藏着‘地脉灵核’?那打开中央棺木,是不是就能看到传说中的宝贝了?”周教授笑着摇摇头:“不好说,‘灵核’只是我的猜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能量绝不是普通的机械能,它和时空、地脉有着深层联系,贸然激活可能会引发能量紊乱,甚至影响周边的时空稳定。”

江浅一直没说话,只是手指轻轻摩挲着符号图谱上的光带符号,目光在图谱、波形记录和文物保护柜之间来回移动。听到这里,她抬起头,眼神沉静却带着笃定:“小林关注到了‘机关运作’的实用性,周教授触及了‘能量本质’的深层逻辑,两者都有道理,其实可以结合起来看。”

她将符号图谱推到桌子中央,用手指沿着“金”位符号与中央符号的连线划过:“青铜棺阵既是‘机关’,也是‘能量容器’。符号是机关的‘指令系统’,能量波动是容器内能量的‘传递信号’,两者相辅相成。比如这光带中的符号排列,‘金’位符号在前,‘阵眼’符号居中,中央符号在后,很可能是在传递‘先激活方位能量,再通过阵眼整合,最终解锁中央核心’的指令,而能量波动的频率,就是执行指令的‘节奏密码’。”

说着,她拿起能量检测仪的波形记录,与符号图谱上的锚点间距对比:“你们看,能量波动每三秒一次,对应的‘金’位符号锚点间距也是三指宽;刚才光带中符号闪烁时,波动频率加快到每秒一次,对应的图谱上‘阵眼’符号锚点间距正好是一指宽。这说明符号的‘空间布局’和能量的‘时间频率’是一一对应的,就像乐谱上的音符和节奏,少一个都无法奏响完整的‘乐章’。”

小林凑近仔细对比,恍然大悟般拍了下手:“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这层!就像我之前玩的解谜游戏,既要按顺序按按钮,还要掌握按的节奏,少一步都不行!那我们接下来是不是要先测清楚每个方位符号对应的能量频率?”

周教授也露出赞同的神色,补充道:“还要弄明白能量的来源。如果真是地脉能量,那就要检测钟楼地底的地脉节点分布,看看青铜棺阵是不是正好建在节点连线的关键位置;如果是人工封存的能量,就得分析青铜盒子的材质,看看它是如何‘储存’和‘释放’能量的。另外,卷轴上的金属丝编织图案,说不定就是‘频率解码器’,得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纹路结构。”

江浅点点头,拿出纸笔开始梳理计划,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我们分三步走。第一步,技术分析。小林负责用光谱分析仪检测青铜盒子的材质成分,看看有没有特殊的能量储存金属;周教授您经验丰富,用高倍显微镜研究卷轴的金属丝纹路,解读编织图案与符号的关系;我来用时空能量分析仪,记录盒子在不同环境下的波动变化,建立频率数据库。”

“第二步,实地验证。等技术分析有了结果,我们再返回地底,这次不急于打开棺木,而是用便携式能量发射器,按照推测的频率,分别对着‘金’位、‘木’位、‘水’位棺木的符号发射信号,观察棺阵和中央棺木的反应,验证符号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同时,带上地脉探测仪,绘制地底地脉节点分布图,确认棺阵与地脉的关联。”

“第三步,密码破解。根据技术分析和实地验证的结果,整合所有符号的‘空间指令’和能量的‘时间频率’,形成完整的‘密码体系’,再用这个体系去解读光带中符号的完整含义,最终找到解锁中央棺木的方法。整个过程要循序渐进,每一步都做好应急准备,一旦发现能量紊乱,立刻停止操作。”

她将写好的计划递给两人,目光扫过他们的脸,带着温和却坚定的力量:“青铜棺里的秘密可能关乎时空守护,也可能藏着未知的风险,我们既要保持探索的热情,更要守住谨慎的底线。毕竟,我们的目标不是‘打开棺木’,而是‘读懂秘密’,让这段被尘封的历史和能量,以安全的方式重见天日。”

小林接过计划,快速浏览一遍,兴奋地说:“这个计划太周全了!我明天一早就去调试光谱分析仪,争取尽快出结果!对了,要不要联系古文字专家,让他们也帮忙解读符号?说不定能从文字演变的角度找到新线索。”

周教授也点头附和:“可以联系故宫博物院的李教授,他专门研究商周时期的古文字,对失传的符号体系很有研究。另外,还要准备好更精密的地脉探测仪,上次用的那个灵敏度虽然高,但在地底复杂环境下,数据可能不够精准。”

江浅笑着应下:“我这就给李教授发消息,把符号图谱和照片发给他。地脉探测仪的事,我联系时空科技公司,让他们调一台最新的‘三维地脉成像仪’,能直接生成地底节点的立体分布图,比之前的更直观。”

三人又讨论了近两个小时,从仪器调试的细节,到地底探测的安全预案,甚至连文物保护柜的温湿度参数都重新确认了一遍。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实验室的灯光却依旧明亮,桌上的符号图谱、波形记录和计划清单,在灯光下仿佛变成了一把把钥匙,等待着他们用智慧和耐心,打开青铜棺阵尘封千年的秘密。

临走前,江浅最后看了一眼文物保护柜中的青铜盒子和卷轴,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表面的光芒早已褪去,却仿佛还在以肉眼看不见的频率微微振动。她知道,这场关于符号与能量的探索,才刚刚开始,而他们即将踏上的,不仅是解开棺木秘密的旅程,更是一场触碰时空与文明深层联系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