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时砂遗楼 > 第779章 新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779章 新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1 / 1)

清晨六点半,1913年序能学堂村的王婶家,“序能智能家居系统”的闹钟准时响起。随着一声轻柔的“早安”提示音,窗帘缓缓拉开,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厨房里的智能电饭煲开始自动加热昨晚预约的米粥,客厅的智能音箱则播放起1967年定制的“晨读伴音”——既有传统的古诗朗诵,又有现代的科学小知识。“以前每天都要早起烧火做饭,现在有了这系统,省了不少事!”王婶伸着懒腰走进厨房,看着电饭煲上“即将完成”的提示灯,笑着对刚起床的孙子说,“快去洗漱,粥马上就好,听完音箱里的知识,正好去学堂上学。”

这套从1967年引入的智能家居系统,已成为不少1913连家庭的“生活助手”。系统能通过语音控制灯光、窗帘、家电,还能根据室外温度自动调节室内供暖或通风。村民老林家的智能温控器,在冬天会将室内温度稳定在18c,比传统的炭火取暖更安全、更节能。“之前用炭火取暖,晚上总担心煤气中毒,现在有了智能温控,不仅暖和,还不用天天添炭火,太方便了!”老林边说边用语音指令打开客厅灯,“灯光调亮一点”,话音刚落,灯光便缓缓变亮,精准满足他的需求。截至目前,1913年已有30%的家庭安装了智能家居系统,便捷的生活方式让村民们纷纷感叹:“这新科技真是改变了咱们的日子!”

在医疗领域,1967年的远程医疗技术正为偏远地区的人们带来福音。1938年的西北山村,村民老张突发胸痛,家人立刻将他送到村卫生室。村医李医生通过“序能远程诊疗仪”,与1967年的心脏科专家王医生建立连接——屏幕上,王医生清晰地查看老张的心电图和ct影像,详细询问症状后,确诊老张为急性心绞痛,并指导李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同时安排1967娘的急救直升机将老张转运到上级医院。“要是没有远程医疗,咱们村离县城医院太远,老张的病恐怕来不及救治。”李医生擦着额头的汗,对老张的家人说,“现在有了专家远程指导,咱们在村里也能处理急症,太安心了。”

远程医疗技术不仅能处理急症,还能为偏远地区提供日常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1913年的雾灵山脚下,村卫生室的“健康监测终端”每天都会收集村民的血压、血糖数据,自动上传到1967年的健康管理平台。平台的AI系统会对数据进行分析,一旦发现异常,就会提醒医生及时干预。村民周奶奶患有高血压,之前每月都要步行两小时去县城复诊,现在通过终端在家就能监测健康状况,医生还会定期通过视频连线调整用药。“以前复诊太折腾,现在在家就能看病,医生还总提醒我注意饮食,我的血压控制得越来越好。”周奶奶拿着终端,笑得合不拢嘴。

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则让1967年的城市交通焕然一新。早高峰的上海街头,智能交通信号灯正根据实时车流量自动调整时长——在车流量大的路口,绿灯时长延长至90秒;车流量小的路口,绿灯时长缩短至30秒,有效减少了车辆等待时间。市民李叔叔开着电动汽车,通过车载导航接收实时交通信息,导航语音提示:“前方500米路口拥堵,已为您规划备选路线,预计节省8分钟。”“以前早高峰上班,光在路口等红灯就要20多分钟,现在有了智能交通,通勤时间比之前缩短了三分之一。”李叔叔一边平稳驾驶,一边对副驾驶的同事说,“而且路上的智能充电桩也多了,充电很方便,开电动车比开燃油车还省心。”

智能交通系统还包括“自动驾驶通勤舱”和“智能停车引导”功能。在1967年的科技园区,不少上班族选择乘坐自动驾驶通勤舱出行——通勤舱能自动规划路线、规避障碍物,还能实现车与车之间的信息共享,避免交通事故。“以前开车总担心堵车和停车难,现在坐通勤舱,上车就能办公或休息,到了目的地还有智能系统引导停车,太高效了。”上班族小陈说。此外,城市里的智能停车楼能通过AI系统实时显示空余车位,车主通过手机App就能预约车位、自动缴费,彻底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

江浅在考察新科技应用情况时,走进1913年村民王婶家,体验智能家居系统的便捷;来到1938年的村卫生室,查看远程医疗设备的运行;坐在1967年的自动驾驶通勤舱里,感受智能交通的高效。“新科技的价值,就在于能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为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江浅感慨地说,“从1913年的智能家居,到1938年的远程医疗,再到1967年的智能交通,科技正以多样化的方式,让各时空的人们都能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福利,这就是科技的意义所在。”

随着新科技的不断推广,各时空的日常生活还在发生更多改变:1913年的智能农业设备让耕种更高效,1938年的智能教育终端让孩子能在线学习,1967年的智能垃圾分类系统让环保更简单。这些新科技就像一道道暖流,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让生活更便捷、更舒适、更美好,也让人们对未来科技的发展充满了更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