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时砂遗楼 > 第703章 时空修复行动的持续推进与期待

第703章 时空修复行动的持续推进与期待(1 / 1)

1967年实验基地的主控室里,江浅的指尖在全息键盘上快速跳跃,屏幕上玄石涂层的监测曲线突然出现细微波动——1913年传来的地脉数据显示,庙宇下方的能量节点出现0.2赫兹的异常共振。“立刻联系周老,”她抓起通讯器,声音因持续熬夜而带着沙哑,“1938年的结晶网需要同步提升偏振角度,否则会影响整个能量网络的稳定性。”控制台旁,技术员小王正用镊子调整能量晶体的位置,晶体表面的裂纹是昨夜反冲能量残留造成的,他的额头渗着冷汗,却不敢放慢动作:“江博士,1938年的张姐回复了,他们的士兵已带着铜徽章结晶赶往西北节点,预计27分钟后抵达。”

实验室的角落里,艾伦团队正紧急改良玄石涂层配方。烧杯中,1913年的朱砂与1938年的桐油按新比例混合,加热到67c时,终于泛起稳定的蓝光——这是他们连续失败11此后找到的最优方案。“之前忽略了战地桐油的氧化程度,”艾伦擦着护目镜上的雾气,看着涂层在金属板上均匀附着,“1938年的李教授说,这种桐油在战火中储存了半年,分子结构发生了细微变化,必须调整配比才能与朱砂兼容。”当改良后的涂层覆盖在裂纹晶体上时,屏幕上的共振曲线逐渐平缓,江浅长舒一口气,才发现掌心的压痕已深深印在控制台边缘。

1913年的庙宇前,守护者们正顶着晨露抢修能量谱。昨夜的暴雨冲垮了三道符文旗帜防线,桃木剑插入的地脉节点处,能量液正顺着泥泞的沟壑渗出。“快用桑树皮绳加固旗杆!”老者的青铜槌在镇砂爵上敲出急促的节奏,每声鸣响都对应着1967年传来的应急指令,“小周,把1938年送来的铜结晶碎片埋在旗脚,它们能吸收雨水里的杂质!”小周抱着装满结晶的陶瓮奔跑,裤脚沾满泥浆,却不敢停下——他知道,这些旗帜是地脉的“呼吸阀”,一旦彻底垮塌,1938年的结晶网和1967连的缓冲层都会失去支撑。

稻田边的能量灌溉渠里,村民们正用竹篮过滤浑浊的泥水。老妪将能量锦碎片铺在渠底,这些碎片在水中展开,自动吸附着影响能量流的杂质,渠水很快变得清澈。“你看这水纹,”她指着渠面泛起的涟漪,与1967年传来的生态图谱完全同步,“时空稻的根须最怕浑水,咱们得守住这条渠,不然今年的收成就没指望了。”孩童们提着陶罐,将过滤后的清水浇在时空稻苗上,苗叶上的露珠在阳光下折射出细小的能量光,像撒了一地的星星。后来1967年的卫星监测显示,这片稻田的能量纯度比暴雨前还提升了8%,江浅在日志里写道:“是普通人的坚守,稳住了最脆弱的能量防线。”

1938年的山谷里,炮火声刚歇,赵队长的士兵们就冲进硝烟抢修结晶网。小李的步枪枪管被弹片砸弯,却依旧用刺刀挑起铜徽章结晶,按1967年的图纸重新排列——结晶网的西北角出现了两米宽的缺口,反冲能量正从这里渗入。“快把桐油浇在结晶连接处!”张姐扛着木梯奔跑,梯子上绑着1913年传来的艾草绳,“1913年的老妪说,桐油混艾草汁能增强结晶的黏性,比军用胶水还管用!”士兵们的手被滚烫的铜结晶烫伤,却没人叫苦,直到最后一块结晶归位,他们才发现掌心的血渍与结晶的光网连成了红色的能量纹。

战地医院的帐篷里,志愿者们正用1967亮的应急灯为伤员做手术。灯泡的光忽明忽暗,却照亮了手术台上的铜徽章——这是从牺牲士兵身上取下的,此刻正泛着柔和的光,为医生指引能量血管的位置。“再坚持一下,”护士小林握着伤员的手,她的袖口沾着血和桐油,“1967年的江博士说,等修复行动完成,咱们就能建真正的医院,再也不用在防空洞里做手术了。”伤员虚弱地笑了,指了指帐篷外的“记忆花园”:“我想看着那些花开花,想知道和平年代的花,是不是比炮弹壳里长的更艳。”

1967年的科技园区里,陈老板的工厂正24小时赶制“和谐砖”。流水线旁,工人们将1913年的云锦碎片压入砖体,这些碎片能让砖块在能量波动时自动调节温度,首批产品将用于1938和战地医院的重建。“这批砖必须在月底前送过去,”陈老板对着对讲机喊道,看着货车将砖块装上跨时空运输舱,“1938年的张姐说,伤员们在漏雨的帐篷里待了太久,我们多快一天,他们就能少受一天罪。”实验室的另一侧,程序员们正调试“时空教育平台”的最终版本,屏幕上,1913年的私塾先生已能通过全息投影,给1967年的学生讲解《考工记》中的能量原理。

跨时空协作会议的全息屏幕上,三个时空的进度条正缓慢爬升。1913年的能量农耕区建设完成89%,1938年的时空文化展览馆主体结构已封顶,1967年的民用时空技术研发完成76%。“按这个进度,再过三个月,我们就能启动最后的裂缝闭合程序,”江浅指着屏幕上跳动的绿色数据,“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1938年的战场地脉仍有不稳定因素,1913年的古柏需要更精准的能量养护。”1913年的老者突然敲击青铜爵,爵身的星图与屏幕上的进度条形成共振:“老祖宗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咱们得咬着牙走完最后一段路。”

时空裂缝闭合倒计时一个月时,三个时空同时举行了“期待仪式”。1913年的村民们在稻田里种下最后一批时空稻,稻种上裹着1938年的铜结晶粉末和1967年的能量液;1938年的士兵们在展览馆的梁上刻下每个人的名字,希望后人记得这场跨越时空的守护;1967年的科研人员则在时间胶囊里,放入了三个时空人们的手写期待——有孩童对丰收的渴望,有士兵对和平的向往,有科研人员对技术普惠的期盼。

“我期待时空稻熟了,能给1938年的士兵送一筐,让他们知道太平年的米有多香。”——1913年,扎羊角辫的女孩。

“我期待展览馆开放那天,能带着妹妹来看,告诉她我们用勇气守住了时空。”——1938年,士兵小李。

“我期待有一天,1913年的孩子能通过全息投影学量子物理,1967年的学生能亲手做传统青铜器。”——1967年,技术员小王。

江浅站在时间胶囊前,看着这些稚嫩或坚定的字迹,突然明白行动持续推进的动力是什么——不是玄石的力量,不是科技的先进,而是每个时空的人们,都对未来抱着最朴素的期待。当三个时空的代表同时将手按在时间胶囊上时,能量流在胶囊表面组成巨大的“盼”字,与1913年的油灯、1938年的火把、1967年的霓虹交相辉映。

夜幕降临时,1967年的观测台顶,江浅望着三个时空同步亮起的灯光。1913年的庙宇前,村民们正围着能量谱唱歌;1938年的山谷里,士兵们在展览馆旁种下最后一株希望花;1967年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仍在调试最后的参数。“再坚持一下,”她对着通讯器轻声说,声音里满是坚定,“我们终将彻底解决时空危机,让每个时代的人,都能在宁静的时空中,活出自己的精彩——这是我们共同的期待,也是我们不懈奋斗的意义。”

远处的能量晶体突然绽放出耀眼的光,将三个时空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江浅知道,这是行动持续推进的信号,是无数人用坚守与期待点燃的希望之火。而这团火,终将照亮人类历史的新篇章,让时空恢复往日的和谐,让每个角落都充满安宁与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