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时砂遗楼 > 第619章 神秘古籍中的守护者线索

第619章 神秘古籍中的守护者线索(2 / 2)

杜邦传来新发现,《伏尼契手稿》的夹层里藏着一张羊皮纸,上面用拉丁语写着:“守护者的血液能净化砂粒,他们的呼吸与星轨同频。”更令人震惊的是,羊皮纸边缘的纤维中,检测出了与山田相同的基因序列。“这张纸的年代测定为1437年。”老人的声音带着敬畏,“六百年前,就有人知道这种能力的存在。”

江浅的通讯器同时收到三个时空的报告:昆明的防空洞里,有学生能准确说出时砂暴的移动轨迹;巴格达的炼油厂,一名工人徒手触摸被侵蚀的油罐,青铜色的沙粒竟变成无害的粉末;而在1913年的上海,先施百货老板的曾孙,发现自己能在沙粒中看到未来商品的样式。

“他们正在觉醒。”江浅将所有案例的共同点标注出来:体温略高、掌纹特殊、能与沙粒产生共振。这些特征组合起来,恰好是古籍中描述的“被选中者”的标志。她突然明白为什么时砂暴在不同时空肆虐——它不是在摧毁世界,而是在唤醒守护者。

当山田的全息影像出现在日内瓦协调中心时,所有守护者的掌心同时亮起蓝光。江浅看着屏幕上来自不同时空的面孔,他们的年龄、肤色、语言各不相同,却拥有相同的印记。“《伏尼契手稿》说,当守护者齐聚,砂粒会组成‘时空之钥’。”她举起自己的手掌,在时砂的长期影响下,她的掌心也浮现出淡淡的印记,“现在,我们需要找到这把钥匙。”

山田突然指向屏幕上的星图:“那些星星在移动,它们在指向一个地方。”男孩的指尖划过虚拟星空,螺旋符号组成的星座缓慢旋转,最终定格在两河流域的位置——正是1967年是沙暴的源头。

江浅调出那里的地质数据,发现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交汇处,地磁场强度是正常值的七倍。“那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她想起苏美尔人的创世史诗,“也是古籍中记载的‘时空之心’。”

杜邦的声音突然在通讯频道响起,他举着修复好的羊皮纸:“最后一段文字翻译出来了:‘当七人之手重叠,青铜之星归位,裂隙自合。’”老人的眼睛里闪着泪光,“七个人,正好对应我们找到的七位守护者。”

江浅看着屏幕上的七张面孔,突然明白这场跨越时空的危机,从一开始就是场筛选。时砂暴像筛子般找出那些拥有特殊基因的人,而古籍则像地图,指引着他们找到彼此。她想起闻一多先生的话:“真理永远存在,只是有时需要不同时代的人共同发现。”

当七位守护者的全息影像在虚拟空间重叠时,他们的掌心印记连成完整的螺旋。屏幕上的时砂样本突然剧烈震动,组成了一把钥匙的形状,而两河流域的磁场数据显示,时空裂隙正在缓慢闭合。

“我们做到了。”山田的声音带着童稚的喜悦,掌心的蓝光与其他人的光芒融为一体,“那些沙粒在说‘谢谢’。”

江浅的指尖轻轻抚过研究笔记上的螺旋符号,突然明白守护者的真正能力,不是控制时空,而是理解不同时代的智慧。就像1913年的经卷、1938年的诗句、1967年的手稿,在他们掌心的光芒中,终于达成了跨越千年的共鸣。

窗外的时沙暴彻底消散,第一缕阳光照进研究室,在地板上投下七道光斑。江浅将《伏尼契手稿》放回恒温箱,封面的皮质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沉睡中等待下一次觉醒。她知道,只要人类还在传承知识,守护者就永远不会缺席——他们可能是古代的祭司,是战争年代的学生,也可能是和平时期的孩子,在时空需要平衡的时刻,总会带着相同的印记,从不同的时代走来。

研究笔记的最后一页,江浅画下了七个重叠的手掌,旁边写着:“所谓守护者,不过是记得彼此的人。”字迹未干时,窗外的鸽子衔来一粒青铜色的沙粒,轻轻落在纸页上,变成了一个微小的螺旋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