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的手指还停在控制台边缘,第四下敲击的余震顺着指尖散开。她没收回手,只是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第二台护盾充能完成,能量曲线平稳上升。
她没松一口气。
苏悦从监控台前转过身,“外面清了,系统都稳了,你总算能歇会儿。”
林晚没应声。她调出护盾受击模拟记录,翻到最近三次测试的热力图。红色区域集中在左前侧和下方,但团队预警系统在冲击发生前一秒才触发。
“他们看不见。”
“谁?”
“我们的人。”林晚指着图上一处盲区,“冲击从地下斜向突入,传感器延迟0.8秒。等护盾调整角度,已经晚了。”
苏悦走近几步,“可护盾现在能扛住九成以上冲击,够用了。”
“不够。”林晚摇头,“护盾是被动的。它等攻击来了才动。可敌人不会按我们测过的路径来。”
她闭了闭眼。脑子里过着昨夜李维离开时的画面——那双眼睛里的恨意清晰得像刀刻,但她没看到下一步动作。心灵洞察之镜能读人,却读不了能量流。
可如果……能读呢?
她睁开眼,走到主控台前,调出残渣波动频谱库。屏幕上滚动着数百条数据,每一条都对应一次空间扰动。她一条条看,手指在键盘上敲得极快。
“你在找什么?”苏悦问。
“节奏。”林晚说,“陈仲平留下的敲击频率,和残渣基频共振。护盾能吸收,是因为我们调对了频率。可为什么每次冲击的方向不一样?一定有规律。”
苏悦皱眉,“你是说……能量也有‘意图’?”
林晚没回答。她调出护盾联动日志,把三次冲击前0.5秒的能量预兆标出来。三条曲线,起点不同,但上升斜率惊人相似——像某种惯性。
她忽然站起身,走向测试舱。
小舟正检查护盾发生器的接口,听见脚步抬头,“林工?”
“准备一次模拟冲击。”林晚说,“用R-827-03的数据,但方向随机。”
小舟愣了下,“可我们刚——”
“做。”林晚打断,“我要看护盾反应速度。”
小舟没再问,转身接通测试程序。苏悦跟进来,站到她身边,“你打算用能力?”
林晚点头,“试试看能不能在冲击发生前,‘看’到它的方向。”
“可你昨天用了三次,现在还能用?”
“不知道。”林晚盯着测试舱中央的护盾原型机,“但得试。”
十分钟后,测试开始。
警报声响起,残渣样本被激活。林晚站到观察窗前,目光锁定护盾与能量接触的瞬间。
她闭眼,集中精神。
心灵洞察之镜开启。
世界静了一瞬。
她没看到人,只感到一股暗流撞上护盾。那不是单纯的物理冲击,而像某种“推力”——有方向,有节奏,甚至……有情绪。焦躁、急切,像被逼到绝境的野兽猛然扑出。
她“看”到了。
左前方,偏下十五度。
“左偏!加压!”她喊。
小舟立刻操作面板。护盾场扭曲了一下,重新聚焦。冲击撞上,能量曲线剧烈震荡,但护盾没破,吸收率97.3%。
比标准反应高了近二十个百分点。
林晚睁开眼,太阳穴突突跳。她扶住墙,喘了两口气。
“你看到了?”苏悦扶住她胳膊。
“不是人。”林晚声音有点抖,“是能量。它……有惯性。像人做动作前会有预兆,能量要爆发前也有‘念头’。”
小舟盯着数据,“你是说,它像有意识?”
“不。”林晚摇头,“是规律。就像人愤怒时会先握拳,能量要爆发前,也会先聚集、倾斜。我能‘读’到那个瞬间。”
苏悦脸色变了,“可你每天只能用三次。战场上怎么办?”
林晚没说话。她走到控制台前,调出刚才的脑波记录。心灵洞察开启的瞬间,她的神经活动出现一个特殊波峰,和护盾接收到的能量预兆波形高度重合。
“这不是读心。”她说,“是读‘势’。”
她转向小舟,“把刚才的数据存下来。标记为‘感知锚点一’。”
“你要建模?”小舟反应过来。
“对。”林晚说,“我不能每次都用能力。但可以把我看到的‘势’,变成系统能识别的信号。”
小舟立刻开始处理数据。苏悦看着林晚,“你打算用自己当传感器?”
“暂时。”林晚说,“等系统学会认,就不需要我了。”
接下来六小时,他们做了七次测试。
林晚用了两次心灵洞察之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