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祝老者往殿外走,示意陆寻跟上。到了祭祀广场,他让陆寻将黄龙玉佩举过头顶,自己则手持木杖围着他踱步,口中念起古老的祭词。祭词的音节古怪而庄严,随着他的吟唱,广场的石板突然亮起土黄色的符文,无数龙气从地下涌出来,在陆寻周身凝成条巨大的黄龙虚影:“感受它。”巫祝老者的声音带着回响,“这是黄土高原的心跳,是千万百姓的信念凝聚而成。”
陆寻闭上眼睛,共生纹引导他与黄龙虚影沟通。他“看”到无数先民在这片土地上耕种、繁衍、祭祀,他们的信念顺着血脉融入黄土,化作龙气的养分;看到历代守陵人默默守护,用生命延续着祭祀的传统;看到如今的百姓在田间劳作,汗水滴入黄土,又化作新的龙气:“原来黄土龙气的根,是人心。”他睁开眼,黄龙虚影在他掌心盘旋一周,缓缓融入玉佩。
巫祝老者收起木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先生果然懂了。”他往远处的黄土坡指,坡上的窑洞炊烟袅袅,百姓们正忙着秋收,金黄的谷穗在阳光下闪着光,“地珠镇地脉,天珠引天枢,可人珠镇曲阜,守的终究是人心。”他的眼神变得凝重,“人极玺虽归位,但‘人心’才是三才根本,若人心贪念再起,再好的镇龙珠也护不住龙脉。”
守陵的老者们这时都围了过来,他们捧着陶罐,将里面的黄土倒在广场中央,很快堆成个小小的土丘。为首的老者往土丘上插了根柏枝:“陆先生,这黄土是从九省十八县的田埂上取来的,带着百姓的气息。”他往土丘上撒了把五谷,“守龙脉先守人心,人心齐,黄土才能生金,龙脉才能永续,您可莫忘今日的抉择。”
陆寻将黄龙玉佩按在土丘上,土黄色的龙气顺着玉佩往土丘里钻,五谷突然发出淡淡的金光,在土丘上长出细小的嫩芽:“我明白。”他望着远处劳作的百姓,共生纹让他清晰感知到他们的气脉——勤劳、朴实、对土地充满敬畏,“龙脉与人脉本就一体,守护人心,就是守护龙脉的根。”
林婉儿往土丘上放了块听石符碎片:“这样血珠就能时时感应这里的气脉,若有异动我们就赶来。”她往守陵人手里递过几本草药图谱,“这些是能在黄土里种的草药,既能治病,又能固土,你们收下吧。”
王胖子往土丘旁挖了个小坑,把离火珠往坑里一放,青蓝色的火焰围着坑转了圈,坑底瞬间变得湿润:“胖爷给这土丘加层火暖阵,保准这嫩芽能过冬!”他拍了拍守陵老者的肩膀,“以后要是有啥煞气捣乱,就往东南方向烧三炷香,胖爷准能感应到!”
夕阳西下时,黄帝陵的祭祀广场上亮起土黄色的光。陆寻将黄龙玉佩贴身收好,玉佩的温润触感与掌心的共生纹完美契合,让他能随时感应黄土龙气的脉动。巫祝老者带着守陵人往祭台行礼,古老的祭词在陵区回荡,与远处的炊烟、近处的虫鸣交织成温暖的乐章:“先生该走了。”巫祝老者将一柄刻着龙纹的木杖递给陆寻,“此杖能引黄土龙气开路,遇山开山,遇水搭桥。”
陆寻接过木杖,杖身传来与玉佩同源的气脉:“多谢巫祝大人。”他往土丘鞠了一躬,嫩芽在晚风中点着头,像是在送别,“这黄土龙气,我定会好好守护,不辜负百姓的信念。”
守陵人送他们到陵区入口,古柏的影子在地上拉得很长。为首的老者往陆寻手里塞了个布包,里面是几块带着龙纹的陶片:“这是从祭祀坑捡的,能安神镇宅,先生带着吧。”他望着远处的黄土高原,“记住,龙脉的事,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代代百姓、代代守脉人一起扛的。”
陆寻回头望了眼沐浴在夕阳中的黄帝陵,古柏的轮廓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庄严,土黄色的龙气如轻纱般笼罩着陵区,与天地相连。掌心的黄龙玉佩轻轻发烫,像是在回应这片土地的嘱托:“我们会记住的。”他握紧木杖,护脉刀在暮色中泛着坚定的光,“守护人心,守护龙脉,我们会一直走下去。”
离开黄帝陵时,秋风吹起满地落叶,像是在为他们送行。林婉儿的听石符映出幅温暖的画面——多年后,黄龙玉佩的龙气滋养着黄土高原,百姓们在田埂上立起石碑,刻着“守土护脉”四个大字,守陵人与新的守脉人一起祭祀,古老的祭词与孩童的笑声交织,黄土龙气在天地间缓缓流动,与人间烟火形成永恒的循环:“寻哥你看,这就是传承。”
陆寻望着远方的星空,人珠在曲阜的绯红光芒、地珠在嵩山的湛蓝光芒、天珠在昆仑的黄芒,与黄帝陵的土黄色龙气在天际连成个稳固的五星阵。他突然明白守陵人话里的深意——三才平衡的根本,从来不是镇龙珠的力量,而是代代相传的守护之心:“人心在,龙脉兴。”他轻声说,黄龙玉佩在掌心微微发烫,像是在认同他的话。
夜色渐深,三人的身影消失在黄土高原的山道上,身后的黄帝陵在月光下静静矗立。古柏的枝叶轻轻摇曳,将黄土龙气牢牢锁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祭祀广场的土丘上,嫩芽在月光下舒展叶片,吸收着龙气与人心的滋养。黄龙玉佩的传说,将随着陆寻的脚步传遍九州,而“人心为三才根本”的警示,将永远刻在每个守脉人的心里,直到黄土不老,龙脉永续,直到天地真正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