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那些看不到的,从理论上讲,并不能断定它们就不存在。
但既然看不到,它们就无法被归入平行宇宙存在的可能性之中。
所以,地球上的人类相对渺小,并未被归入两个平行宇宙中同时存在的因素之列。
这样,在平行宇宙的地球上,另一个动植物们可能不一定存在。当然,也包括另一个你可能也不存在?”
大能者稍作停顿,换了一口气后继续说道:“你提及的那些动物们,在地球上约1000万年前确实曾经存在过,但遗憾的是,它们后来都逐一灭绝了。
我曾秘密地进行过一番调查,发现到地球上发展的第一批外星文明与后到来的那一批外星文明,实则源自相同的文明物种。
只是由于后续的那一批被驱逐走,便再无音讯。
现如今,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我推测,或许两个平行的地球已经悄然重合,使得两个地球仿佛融为一体,从而引发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而那些突然涌现的动物们,之所以与现今物种不同,正是因为这两个平行的地球在时间轴上并不同步。
换言之,你所在的这个地球的时间线,相较于另一个平行的地球,你们比对方在时间上,大约提前了1000多万年。
若两个地球真的重合,那么此刻的你们与1000多万年前的地球景象重合,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时,那些来自另一个平行地球的生物,对你们而言是前所未见的,这也十分正常,毕竟它们属于1000多万年前地球的时间段。
许多物种早已灭绝,未曾见过,却是情理之中。”
黎良勇满脸惊愕,“倘若平行宇宙这种超乎想象的存在真的属实,那为何又能奇迹般地重合呢?
就像两座巨山猛然相撞,会引发毁灭性的灾难?难道世界末日的降临,便是源于这样的碰撞吗?”
大能者同样一脸茫然,“地球所发生的这些变化,是否意味着两个平行的地球正在相互融合?
这些都只是我根据一些线索所做的推断,真相究竟如何,还需时间来揭晓。
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两批先后抵达的外星文明,确实是从另一个宇宙穿越而来的。
至于更早之前侵略我们的外星文明,正是我们与之激战过的那一批。
他们与我们同属一个宇宙。我能从他们身上的宇宙烙印辨认出来。
后来,我们再未发现那一批外星生物卷土重来,因为他们太过强大,倘若再次来袭,以我们当前的实力,恐怕只能坐以待毙了!”
黎良勇深知那批入侵文明的强大,连大能者都如此忌惮!
倘若那外星入侵文明再次降临,真不敢想象地球会面临怎样的灾难,恐怕又会遭遇一场灭顶之灾!
于是,他问道:“前辈,那第一批入侵的外星文明,究竟是何方神圣?以你们的能力,是否能再组织抵抗力量,以防外星文明再次入侵?”
大能者回答道:“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长时间培养强者。而目前太阳系灵力匮乏,很难培养出能与它们相抗衡的强者。
不过,灵力复苏倒是个希望,只是时间是否允许我们变得强大,还是个未知数?
那一批入侵的怪物文明,组织严密,行动宛如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操控,战斗时整齐划一,比如一起进攻,一起出招,如此规模的控制能力,简直匪夷所思?
我们面对它们,几乎毫无胜算。
而且,它们的强者数量是我们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如此庞大的规模,唉,真是太难了!
当初我们就像蚊子对付人类一样,东躲西藏地偷袭一下,根本无济于事。
它们撤退,也只是因为这里已经被它们毁灭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
听大能者这么一说,黎良勇感觉那帮入侵的外星文明就像过境的蝗虫,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然后又转移到其它地方继续肆虐。真难以想象,如此大规模的它们,所到之处,究竟祸害了多少地方?
黎良勇尽管自认为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但意识到的问题却颇为严峻!
尽管感到力量渺小,但他并未气馁,反而为自己打气,豪迈地说道:“前辈,既然我们已预见到可能存在的危险,那就必须竭力组织更多的强者,以备预防外星文明的再次入侵。
如今得尽力去付出,我相信,以前辈的能力,若您能出面带领大家,定无人能拒绝为守护家园而战!”
大能者闻言,爽朗大笑:“哈哈哈,小家伙,有志气!若有机会,我便是拼了这把老骨头,也要为拯救我们的家园贡献力量。想当年,我也是在前辈们的鼓励下成长起来的,那时的豪言壮语,至今铭记于心。我也看好你!大家都加油吧!”
黎良勇自觉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不好意思地想要圆场:“前辈过奖了,晚辈自知能力有限,但定会竭尽全力!”
他转而话锋一转:“前辈,不知这十八层地狱,也就是生命轮盘的功能是否依然完好?
若能充分利用,必将成为一大助力。
如今晚辈已知外界可能有外星生物造访地球,或许将来会更多?
我们虽弱小,但也不能不自救,能用的资源就尽量用上。”
大能者答道:“生命轮盘当初确实受损,但经过长时间的修复,功能已恢复如初。
目前需要你在每一层选定一个灵魂作为管理者。
我觉得十八层地狱这个名字也不错,你就延续这种方式管理吧。
而且,十八层地狱的名号已经广为流传,人们一听便知其意,也便于形成心理震慑,让那些不良之徒不敢危害大家。
我们要组织大家共同预防可能到来的外星入侵,就得用上十八层地狱之名。”
黎良勇也觉得这个名字延续使用并无不妥,十八层地狱确实能震慑那些宵小之辈,维护大众秩序。
他赞同道:“前辈说得对!那我现在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