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副市长召集的回乡知青就业会议上,烟雾缭绕的会议室里,气氛从一开始就带着几分凝重。
清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蒋局长率先开口,话里却透着无奈:“回乡女知青数量太多,市里没办法全部安排工作,依我看,不如多组织相亲会,让她们找个安稳人家,也算是解决了生计问题。”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
文化局李局长立刻接话,试图把方案落到实处:“场地的话,可以找工人文化馆的周馆长协调;至于人员文化素养对接,本地的机械厂、水泥厂还有轻纺局,这些单位效益好、职工素质也不错,或许能出些人。”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周馆长,他略一沉吟,点头应下:“场地我们能支持,但有个条件——不能占用周末和节假日,那时候文化馆要办群众活动,腾不出地方。”
紧接着,企业代表皱着眉泼了冷水:“上个月才刚组织过一场相亲会,条件稍微好点的男职工基本都有了意向。现在不光有回乡女知青,市里还有不少待嫁的女职工,实在凑不出足够多的合适男性。要是硬要办,能找来的男同志条件恐怕不太理想,要是大家能接受,我再去动员试试。”
这话让原本就沉重的气氛更僵了——条件不好的男性,女知青未必愿意;强行组织,反而可能落得两头不讨好。
那这个活动意义在哪呢?
一时间,没人再说话,刘副市长皱着眉,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落在了角落里的杨玉贞身上。
杨玉贞本来是“凑数”的——刘副市长的会议,只要需要她列席,她从不会缺席,可这事本和她分管的退役军人事务不沾边,她原打算安安静静听着。
可此刻被刘副市长用眼睛点名,她也不怯场,挺直腰板开口:“要是本地男工人不够,我那儿还有百来号单身汉——都是‘鱼水情’火锅店和流动早点铺的退伍兵,个个身强体健、踏实肯干,而且都是正经落户的。”
这话让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她。
杨玉贞继续说:“场地也不用麻烦文化馆,我们饭店早上八点半到十点半、下午两点到四点半,正好是客流淡季,能空出大堂当场地。我只有一个要求:参加的女知青,要按我给的表格如实填写个人资料,再附上一张近期照片,方便双方提前了解,免得浪费时间。”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立刻有了动静——蒋局长先点头:“退伍兵都是经过部队锻炼的,人品靠得住,女知青嫁过去也放心!”
周馆长松了口气:“不用场地就好,省得协调起来麻烦。”
“有百来号单身汉,人数就够了,这下不用愁凑人了!”
没等刘副市长开口,众人已经纷纷表态同意,最后全票通过了杨玉贞的方案。
散会时,两人往外走,走廊上,刘副市长笑道:“还是你有办法,既解决了女知青的婚恋问题,又给退伍兵牵了线,一举两得。”
杨玉贞位置微靠后半步,笑着:“这是我应该做的。”
她心里已经盘算开了:回去就先给退伍兵们统计单身情况,再把表格设计好,争取下周就能把相亲会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