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莎先演唱了一首非常应景的《恭喜发财》。
嗯,对,就是刘天王的那首歌。
一首大俗港味口水歌,节奏欢快、编曲配乐热闹、旋律洗脑、歌词直白吉祥,合并起来年味儿拉满。
刚唱了几句,台下和屏幕前的观众就会跟着哼哼了,副歌部分更是唱得朗朗上口。
明天老百姓互相拜年的时候都可以直接拿来唱。
嗯,明年、后年也可以继续用。这首歌在前世已经成为春节的一个符号,在这个时代应该也可以。
杜丽莎不怎么会说国语,但作为专业的歌手,她的发音吐字极其清晰,即便电视画面没有显示歌词,杨山也能听得清清楚楚,这一点比刘天王强很多。
一曲唱完,整个晚会现场的气氛都热烈起来,这才是过年该唱的歌嘛。
“这首歌不错,比之前的歌曲都欢实。”沈工边哼哼边总结。
“继续听,下一首更好。”杨山开始剧透。
“这首歌是热场吧,下一首才是重头戏。”董书记知道杨山干事情一贯喜欢做铺垫。
因为杜丽莎国语说不好,主持人晓庆妹妹上来帮忙串场,也不知道为什么,两人你来我往的说了很多句,但偏偏没说下一首歌的歌名。
随着温婉的钢琴前奏响起,观众们都知道这是一首与之前风格完全不同的歌曲。
你是遥遥的路
山野大雾里的灯
我是孩童啊走在你的眼眸
你是明月清风
我是你照拂的梦
见与不见都一生与你相拥
而我将爱你所爱的人间
愿你所愿的笑颜
........
嗯,这就是丁芸挑出来的那首承载代际情感与时代温度的《如愿》,她只在极个别的歌词字眼上做了修改,其他一如原来。
杨山觉得这首歌不太适合在春晚演唱,但丁芸认为这首歌的ZZ意义非常大。杨山犹豫了一阵子后就妥协了。
这首歌主歌轻柔绵长、副歌激昂升华。
歌词细腻深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述着与父辈的情感,看似是表达个人愿望,却又充满着家国情怀。
这样的歌曲主题,放到中英谈判确定香江归属的节骨眼儿上,由一名香江歌手唱出来,绝对会引起大众的无限遐想,对每一句歌词都进行过度解读也不为过。
杜丽莎把这首歌的情感演绎的比较炽烈,缺少了王天后的空灵和通透,杨山也说不上哪一版更好,但他认为这个时代的人应该更喜欢杜丽莎的。
一曲歌罢,观众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他们还沉浸在刚才的情境中。
这首歌不论从旋律还是歌词意境上,都站到了整台晚会的顶尖。
“怎么样?好听吗?”杨山问身边的董书记。
“深情厚重,内敛大气,好歌。叫什么名字?”
“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