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思诺夫带来的“升级版”慰问团,果然与先前不同。
少了些市井歌舞的喧嚣,多了几分精心雕琢的雅致。
这批新来的歌女,并非浓艳奔放的草原之花,反而更像是经过精心培育的幽兰。
她们身着改良过的、兼具汉地飘逸与塔拉夫特色的裙装,略施粉黛,眉眼间少了些野性,多了些温婉含蓄,甚至能操着生硬却悦耳的汉语,吟唱几句中原的诗词小调。
她们的到来,在汉军中高层将领中引起了更大的波澜。
如果说之前的歌舞是直白的诱惑,容易引起警惕,那么现在这种“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风情,则更具杀伤力。
它巧妙地迎合了这些远离故土、身居高职的将领们内心深处对温柔乡的渴望,以及对文化认同感的微妙需求。
伊思诺夫深谙人心,
他并未让这些女子像之前那样进行公开表演,而是以“切磋技艺”、“交流文化”为名,邀请汉军将领们参加一些小型的、私密的酒会雅集。
地点就设在慰问团驻地精心布置的帐篷里,铺着华丽的地毯,燃着昂贵的熏香,案几上摆着来自东方的瓷器和塔拉夫的金器,盛满美酒佳肴。
王强和景阳自然成为了首要的目标。
景阳年轻,性格相对外露。
第一次参加这种酒会,他还有些拘谨,正襟危坐,目不斜视。
但很快,一位名叫“雪莉儿”的歌女就吸引了他的注意。
她不仅容貌秀丽,更能弹得一手好琵琶,一曲《阳关三叠》弹得哀婉动人,勾起了景阳无尽的思乡之情。
雪莉儿又恰到好处地为他斟酒,用那双仿佛会说话的大眼睛望着他,轻声软语地询问中原的风土人情,眼神中充满了崇拜与好奇。
景阳的防线,在乡愁和美色的双重攻击下,迅速瓦解。
他开始畅所欲言,与雪莉儿相谈甚欢,甚至在她委婉表示仰慕将军英姿时,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王强则更为内敛和谨慎。
他深知这是陷阱,开始时保持高度警惕,对身边那位名唤“兰珠”、气质更为成熟妩媚的歌女不假辞色。
但兰珠的手段也更高明。
她并不急切讨好,而是如同一位红颜知己,能与王强谈论兵法阵型,显然是事先做过功课,甚至能对西域局势发表一些看似天真却切中要害的见解。
她欣赏王强的沉稳与谋略,言辞间充满敬佩,却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这种若即若离、兼具智慧与美貌的姿态,让王强在不知不觉中放松了警惕,觉得此女与众不同,并非寻常脂粉。
他开始愿意与她交谈,偶尔也会在她体贴地为他布菜斟酒时,报以微笑。
冯章冷眼旁观着这一切。
他拒绝了所有邀请,但关于酒会上的种种情形,却不断通过他的亲兵和依旧保持清醒的少数军官汇总到他这里。
“景将军昨夜与那雪莉儿姑娘饮酒至深夜,相谈甚欢……”
“王将军虽未失态,但与那位兰珠姑娘交谈甚多,似乎颇为赏识……”
“又有两名校尉,近日频频出入慰问团驻地……”
每一条消息,都像一根鞭子抽在冯章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