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缓缓抬起头,望向那片曾寄托了他所有希望,最终却只给了他绝望的故土方向,缓缓吟诵道:
“早知如此悔归来,两地宁如一处苦。”
话音落下,老丈的身影便化作了漫天飞舞的光点,缓缓的消失在了这片荒漠里。
光点散尽,天地间一片寂静。
下一刻,画面陡然一转,一段段尘封的过往,在所有人面前徐徐展开。
“安史之乱后,唐肃宗乾元元年,大唐为平定叛乱,自安西、河西大量抽调兵力东援。致使安西都护府与河西走廊兵力空虚,吐蕃趁虚而入,攻陷凉州,逐步蚕食整个安西,封锁河西走廊。”
“至唐代宗广德元年,吐蕃已经攻陷大唐的陇右道东部和剑南道西部诸州,曾经作为中原与西域联系的重要驿站——悬泉驿,就此与长安断绝音讯,被遗忘在战火与黄沙之中。”
“但,总有人忘不了。洪钰,一位从少年时起便驻守在悬泉驿的驿长,在吐蕃进犯,悬泉驿被战火摧残之后,他辞别亲友,怀揣着军情,独自踏上了返回长安报信的道路。”
“沙海无涯,举目望去,皆是大浪淘沙。洪钰不知走了多久,长途跋涉让他染上了重病,咳嗽不断,连手中的舆图都几乎拿不稳。可当他终于看到沙漠的尽头时,他依旧是高兴得两腿发颤。”
“他就快回到大唐了。”
“然,造化弄人。洪钰功亏一篑,最终陷于戎人之手。为求一命,他被迫身貌皆改,身披戎衣,腰系毛带,不着汉裳,不敢言唐。”
“然而,假装戎人的日子总是苦涩难熬。每当午夜梦回之时,他总会想起悬泉驿那潺潺的流水声,想起大唐,想起悬泉驿的同袍们。对大唐的思念,与同袍们的情谊,是支持他活下去的唯一动力。有大唐,他便有家,有家,他便有了归处,便不是一个无根之人。想到这里,洪钰发了狠,一口咬破了自己的手臂,任凭鲜血流淌,立下血誓,永生不忘大唐,不忘同袍。”
“那时戎人对汉人戒备极深,洪钰不能,也不敢言唐。于是每当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都不得已只能用与妻书的名义代替。一字一句,皆是刻骨铭心。就这样,他从大历年间,一直书写到了四十年后的贞元。某日,洪钰于梦中听到了从大唐传来的鼓声,擂鼓阵阵,仿佛是在为他指引归唐之路。”
“终于,被思乡之情折磨了四十余载的洪钰再也无法压抑自己的归乡之情。他找到了出逃的法子,尽管路途艰险,他藏身于青冢寒草之间,跋涉过黄河的刺骨薄冰,昼伏夜行。虽然此刻他早已年过半百,身躯不再矫健,但他终究还是扛了过来。”
“当看到大唐城门的那一刻,洪钰激动得浑身发颤,老泪纵横。他回来了,他终于回来了!”
“可,就在他想要踏入城门的那一刻,几柄冰冷的长戟,却将他拦了下来。”
“此时的他,早已拿不出任何可以证明自己是汉人的身份信物。边境的唐军上下打量着他,听着他那因为常年不说而变得蹩脚的中原话,眼中满是怀疑与轻蔑。随后,他们将他以戎人探子的身份押入了牢中。不久,一纸判决下来,将他流配江南卑湿之地。于是,洪钰还未真正归家,便再次踏上了被流放的旅途。”
“直到后来他才知道,此刻的大唐早已不复往日荣光,各地的节度使拥兵自重,隐隐有了独大的迹象。边军的将领为了升官加爵,不问缘由便生擒犯界人员,以虚报战功。而他,如今也成了他们论功行赏的猎物。”
“在流放的途中,洪钰不是没有想过要逃。他曾在某次梦中,再度听到了那熟悉的水声,如同四十多年前他启程时一般清澈。”
“他想,或许他还是可以回去的,回到离同袍们更近的地方。可回去了,自己又该如何面对同袍们期待的目光?告诉他们,大唐的援军永远不会来了吗?”
“但听着那熟悉的流水声,洪钰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他要回去!传递消息,是驿使的天命!他相信自己的同袍们还在等着他,所以无论是真消息,还是假消息,他都不能让同袍们失望,更不想失去这世间唯一的故乡。”
“所以,哪怕是撒谎,他也要回到悬泉驿,回到一切开始的地方。”
“然而,当他历尽艰险,终于再次回到那片魂牵梦绕之地,打算撒下他此生作为驿使,所要传达的唯一一个谎言时,他却发现,悬泉驿,不见了。”
“曾经的驿站早已毁于战火,如玉带般的悬泉也早已干涸,只剩下了断壁残垣,荒草萋萋,再也没有了半点人烟。”
“那一刻,洪钰只剩下了满腔的悲愤与绝望。后来,他化作一个身着戎装的佝偻老翁,身负荆棘,在荒漠中哀泣不止,执着地问着每一个路过的人:“君可见悬泉驿耶?君可知白头军耶?”可人们只把他当做疯魔,不予理会。他们不知道,悬泉驿是他的驻地,而白头军,是他的同袍。”
随即,游戏中的画面到此,缓缓暗了下去。
而那一句悲怆的复命,却仿佛穿越了时空,在每一个人的耳边,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回响。
“大唐悬泉驿驿长……洪钰……自唐归来……复命!”
天幕之下,鸦雀无声。
无数大唐百姓早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他们无法想象,一个人究竟要怀揣着何等的信念,才能在四十余载的异乡折磨中苦苦支撑,他们更无法接受,这样一位忠魂,最终竟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他只是想去啊……他只是想……回到大唐啊!]
悲愤的情绪持续蔓延,无数人捶胸顿足,为洪钰的遭遇感到不公,为那腐朽的边军感到愤怒。
而此刻的现代,李世民早已是泪如雨下。他不是没有见过惨烈的牺牲,不是没有见过忠贞的臣子,可洪钰的遭遇,却像一把钝刀,在他的心上来回切割。
那不是战死沙场的壮烈,而是在无尽的等待与希望中,被自己所守护的家国一点点磨灭所有信念,可偏偏,那个国家还是自己一手建立的,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