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中军帐,阿狼看到一名身着文官服饰的中年男子正在等候,李歆介绍道:“这位是姜将军派来的贸易官张大人,负责与西羌的贸易事宜。”
张大人连忙起身行礼:“阿狼首领,久仰大名,此次能与西羌开展贸易,实乃两国之幸。”
阿狼也拱手还礼:“张大人客气,西羌与蜀汉本是盟友,互通贸易既能改善西羌族人的生活,也能加强两国的联系,是双赢之事。”
随后,三人围坐在一起,开始商议贸易的具体事宜。张大人首先说道:“姜将军的意思是,在雁门关外设立一处贸易市场,每月初一和十五开放,西羌的商队可将牛羊、皮毛、良马等特产运到市场,与蜀汉的商人交换粮食、丝绸、茶叶和军械。另外,蜀汉会派专人负责市场的秩序维护和税收征管,确保贸易公平公正。”
阿狼闻言,心中十分满意:“张大人的提议甚好,西羌的族人早就盼着能与蜀汉通商,只是之前被曹魏阻挠,未能如愿。如今有了贸易市场,我们的牛羊和皮毛就能换成急需的粮食和丝绸了。”
“不仅如此,”张大人继续说道,“姜将军还希望能从西羌招募一批熟悉草原地形的牧民,组成一支向导队,协助蜀汉的军队探查北方的军情,事成之后,会给予他们丰厚的报酬。”
阿狼点头:“此事不难,西羌有很多牧民熟悉草原的每一寸土地,我回去后便挑选一批精明能干的人前来协助贵军。”
商议完贸易事宜后,李歆设宴款待阿狼。席间,阿狼得知姜维正在广武城整军备战,便说道:“李将军,若蜀汉需要西羌的兵力支援,只需派人告知一声,我立即率领西羌骑兵前来相助。”
李歆连忙道谢:“多谢首领的好意,目前冀州三关已基本稳固,若有需要,我们定会向贵方求援。”
次日清晨,阿狼在李歆和张大人的陪同下,来到雁门关外的贸易市场选址处。这里是一片开阔的草原,距离雁门关约十里,既方便商队进出,又能得到雁门关守军的保护。
“此处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确实是设立贸易市场的绝佳地点。”阿狼赞道,“我回去后便组织西羌的商队,下个月初一便来参加首次贸易。”
张大人说道:“我们会尽快搭建贸易市场的帐篷和围栏,同时安排士兵维护秩序,保证首次贸易顺利进行。”
告别李歆和张大人后,阿狼率领西羌骑兵返回西羌。途中,他看到不少西羌牧民正在草原上放牧,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西羌与蜀汉的贸易顺利开展,让族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同时也要加强与蜀汉的联盟,共同抵御曹魏的入侵。
回到西羌后,阿狼立即召集各部落首领议事,将与蜀汉商议的贸易事宜告知众人,并安排各部落准备贸易的物资。各部落首领闻言,纷纷表示赞同,他们早就盼着能与蜀汉通商,如今愿望终于实现,大家都十分兴奋。
与此同时,张大人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贸易市场的事宜。他派人搭建了数十顶帐篷,作为商队的交易场所和休息之地,同时在市场周边挖掘了水井,修建了围栏,还挑选了一百名士兵组成贸易护卫队,负责维护市场秩序和保障商队安全。
半个月后,雁门关外的贸易市场已基本筹备就绪。张大人派人前往西羌通报,告知贸易市场已准备妥当,邀请西羌商队按时前来。阿狼收到消息后,立即组织各部落的商队,将牛羊、皮毛、良马等物资装车,朝着雁门关进发。
当月初一清晨,西羌商队抵达贸易市场。阿狼骑着白马走在商队最前面,看到市场内整齐排列的帐篷、忙碌的蜀汉士兵和早已等候在此的蜀汉商人,心中十分欢喜。张大人和李歆亲自前来迎接,与阿狼一同走进市场。
市场内,蜀汉商人带来了丝绸、茶叶、粮食、布匹等物资,西羌商队的牛羊和皮毛也吸引了众多蜀汉商人的目光。随着张大人一声令下,贸易正式开始。蜀汉商人用丝绸换取西羌的羊皮,用茶叶交换西羌的牛肉,用粮食购买西羌的良马,市场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一名蜀汉商人拿着一匹上等的蜀锦,走到阿狼面前:“阿狼首领,这匹蜀锦送给您,感谢您为两国贸易做出的贡献。”阿狼接过蜀锦,心中十分感动:“多谢商人朋友,日后西羌与蜀汉的贸易,还需大家多多支持。”
贸易持续了整整一日,西羌商队带来的物资几乎销售一空,换回了大量的粮食、丝绸和茶叶。夕阳西下时,商队满载而归,阿狼望着渐渐远去的西羌商队,对张大人说道:“首次贸易如此顺利,多亏了张大人的筹备,我代表西羌族人感谢您。”
张大人笑道:“这是我应该做的,只要两国贸易能持续开展,日后定会更加繁荣。”
此后,每月初一和十五,西羌商队都会准时来到雁门关的贸易市场,与蜀汉商人进行交易。随着贸易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西域商队也加入进来,雁门关逐渐成为三国时期北方重要的贸易枢纽,不仅为蜀汉带来了丰厚的税收,也进一步巩固了蜀汉与西羌的联盟。
第四折晋阳余孽扫顽敌
广武城内,姜维收到了来自晋阳的密报。密报中说,王凌被擒后,晋阳城内的曹魏余孽拥立王凌的侄子王楷为将,收拢了三千余名残兵,占据了晋阳的军械库,想要继续与蜀汉对抗。同时,他们还派人前往幽州,请求曹魏朝廷派兵支援。
“王楷竟敢如此猖獗!”姜维将密报拍在案上,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晋阳是曹魏在并州的重镇,若是让王楷站稳脚跟,日后必定会成为蜀汉的后患。
他立即召集张翼、陈默等将领议事。“王楷在晋阳拥兵作乱,还向幽州求援,我们必须尽快出兵平定,以免夜长梦多。”姜维指着舆图上的晋阳说道,“陈默,你率领五千骑兵,日夜兼程前往晋阳,先对城池进行包围,防止王楷的残兵逃窜;张翼,你率领一万步兵,携带投石机和攻城梯,随后跟进,负责攻城;我则率领两千机动部队,在晋阳城外的要道设伏,防备幽州的援军。”
将领们齐声应和,各自领命离去,准备出兵事宜。
次日清晨,陈默率领五千骑兵率先出发。他们快马加鞭,只用了两日便抵达晋阳城外。此时王楷正在城内整顿兵力,加固城墙,听闻蜀汉骑兵到来,连忙下令关闭城门,加强防御。
陈默率领骑兵在晋阳城外绕了一圈,观察城池的防御情况。他发现晋阳的东门防御最为薄弱,便下令骑兵在东门附近驻扎,同时派斥候探查城内的动静。
三日后,张翼率领的步兵也抵达晋阳城外。姜维随后赶到,与陈默、张翼汇合。“城内的情况如何?”姜维问道。
陈默答道:“王楷收拢了三千残兵,其中大多是之前的军械匠和马监,他们虽然战斗力不强,但熟悉军械的使用,城墙上已架设了不少连弩和投石机。另外,斥候回报,王楷派人前往幽州求援的使者已出发三日,预计十日左右便能抵达幽州。”
姜维点头:“那我们必须在十日之内攻破晋阳。张翼,你率领步兵在东门发起佯攻,吸引敌军的注意力;陈默,你率领骑兵绕到西门,寻找机会攻城;我则率领机动部队在晋阳通往幽州的要道设伏,拦截幽州的援军。”
部署完毕后,张翼立即率领步兵在东门展开攻势。士兵们推着攻城梯,朝着城墙冲去,城墙上的魏军见状,纷纷发射连弩,投掷石块,蜀汉士兵伤亡惨重,不得不暂时撤退。
“将军,魏军的防御十分顽强,硬攻恐怕难以奏效。”张翼来到姜维面前,神色凝重地说道。
姜维思索片刻,说道:“王楷的残兵虽熟悉军械,但兵力不足,我们可以采用围而不攻的策略,切断城内的粮草供应,等他们粮尽援绝,自然会不战自乱。”
随后,姜维下令士兵们在晋阳城外挖掘战壕,设置鹿角,将城池团团围住,同时派骑兵切断了晋阳通往外界的粮道。
城内的王楷得知粮道被断,心中十分焦急。他派人清点城内的粮草,发现只够支撑五日。“将军,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必须尽快突围,前往幽州投奔魏军。”一名将领说道。
王楷叹了口气:“如今蜀汉军队将城池团团围住,想要突围谈何容易。只能盼着幽州的援军尽快到来。”
然而,王楷不知道的是,姜维早已在晋阳通往幽州的要道设下了埋伏。五日后,前往幽州求援的使者带着幽州的五千援军返回晋阳,当他们走到设伏地点时,姜维率领机动部队突然发起进攻。
幽州援军猝不及防,瞬间陷入混乱。姜维身先士卒,手持长枪,斩杀了数名魏军将领。蜀汉士兵们士气大振,纷纷冲锋,幽州援军很快便溃不成军,大部分士兵被斩杀或俘虏,只有少数人侥幸逃脱。
得知幽州援军被击溃的消息后,晋阳城内的魏军彻底失去了信心。当晚,一名魏军将领偷偷打开城门,向蜀汉军队投降。姜维率领士兵们趁机攻入城内,与魏军展开激烈的厮杀。
王楷见大势已去,想要拔剑自刎,却被蜀汉士兵擒获。晋阳的曹魏余孽被彻底平定,姜维下令安抚城内的百姓,修复被战火毁坏的房屋,同时派人接管军械库和粮仓。
平定晋阳后,姜维立即派人前往成都,向刘禅禀报此事。刘禅得知后,十分高兴,再次赏赐了姜维,并下令将王楷押往成都处置。
第五折清风岭后谋北伐
晋阳平定后,冀州三关的防线彻底稳固。姜维率领军队返回广武城,此时壶关的廖化、雁门关的李歆也纷纷派人送来书信,告知各地的情况——壶关的农业生产已恢复正常,百姓安居乐业;雁门关的贸易市场日益繁荣,与西羌的联盟更加稳固。
姜维坐在中军帐内,看着手中的书信,心中十分欣慰。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此,兴复汉室的理想一直在他心中燃烧。如今冀州已成为蜀汉稳固的后方,他开始筹划北伐的事宜。
他召集所有将领来到广武城,召开军事会议。帐内,冀州三关的舆图悬挂在墙上,姜维指着舆图上的曹魏疆域说道:“如今冀州已固,西羌联盟稳固,正是北伐的好时机。我们可以兵分三路,一路从雁门关出发,进攻并州北部;一路从壶关出发,攻打冀州东部;我则率领主力部队,从广武城出发,直取洛阳,一举推翻曹魏的统治。”
将领们闻言,纷纷表示赞同。陈默说道:“将军,北伐之事事关重大,我们需要充足的粮草和军械支持,还需与西羌和东吴商议,让他们出兵相助,牵制曹魏的兵力。”
姜维点头:“你说得没错。张翼,你负责筹备粮草和军械,确保北伐军队的物资供应;陈默,你前往西羌,与阿狼首领商议出兵之事;廖化,你派人前往东吴,说服东吴孙权出兵攻打曹魏的东部边境;李歆,你留守雁门关,确保后方的安全。”
将领们领命离去,开始为北伐做准备。
陈默来到西羌后,向阿狼说明了蜀汉北伐的计划。阿狼毫不犹豫地答应出兵相助:“我立即组织三万西羌骑兵,与蜀汉军队一同北伐,定能助将军攻破曹魏。”
廖化派往东吴的使者也传来好消息,孙权同意出兵,派遣陆逊率领五万大军攻打曹魏的庐江郡,牵制曹魏的兵力。
张翼则在冀州各地征集粮草,同时组织工匠赶制军械。经过两个月的筹备,北伐的物资已基本准备就绪,军队也完成了整编,共有五万兵力,加上西羌的三万骑兵和东吴的五万大军,形成了对曹魏的三面夹击之势。
北伐前夕,姜维站在广武城的城楼上,望着麾下的士兵们。他们个个精神抖擞,眼神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姜维拔出腰间的佩剑,高声说道:“兄弟们,曹魏篡汉,天下百姓流离失所。今日,我们北伐中原,就是为了兴复汉室,还天下一个太平!此战,要么胜,要么死,我们定要让曹魏知道,蜀汉的将士们,绝不会屈服!”
士兵们齐声呐喊:“兴复汉室,还我太平!”呐喊声震耳欲聋,回荡在广武城的上空。
次日清晨,姜维率领五万蜀汉大军,从广武城出发,踏上了北伐的征程。西羌的三万骑兵、壶关的廖化军队、雁门关的李歆军队也同时出发,朝着曹魏的疆域进军。东吴的陆逊大军也在庐江郡发起了进攻,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北伐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姜维骑在战马上,望着前方的道路,心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他知道,北伐的道路必定充满艰难险阻,但他绝不会退缩。为了兴复汉室,为了天下百姓,他愿意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
“洛阳,我来了。”姜维轻声说道,手中的佩剑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率领大军,朝着洛阳的方向,浩浩荡荡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