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连的编制表旁,他写了一行小字:“注重夜间突击训练,任务多在夜间行动”。
装甲步兵连的备注里,有“加强巷战训练,模拟城镇环境”。
炮兵连那页,画着几个简易的射击阵地示意图。
易扬走过来,给他泡了杯茶:“别熬太晚,方案不急,先把身体保住。”
周秉德揉了揉肩膀:“你不懂,这方案关系到一营的未来。咱们是王牌营,不能在咱们手里掉链子。”
“你看云辰他们带的这三十个兵,多有朝气,等调整完,全营都得是这个劲头。”
易扬看着窗外训练场上的灯光,那里还有几个战士在加练,身影在灯光下拉得很长。“会的,”他轻声说,“咱们一营,必须啃最硬的骨头。”
夜色渐深,营区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哨兵的脚步声和远处偶尔传来的狗吠。
训练场上的沙粒被风吹起,又落下,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故事。
云辰和顾懂还在研究明天的训练计划,易扬在完善坦克连的协同战术。
周秉德对着调整方案,写下最后一行字:“一切为了打赢,一切为了和平”。
接下来的几天,训练场上的哨声就没有断过。
易扬坐在办公室里,每天都能听到训练场上云辰的吼叫。
看得出来…云辰想让大家都活着回家。
铁丝网外的办公楼里,易扬正对着电脑屏幕打哈欠。
鼠标在购物网站的页面上滑来滑去,购物车里躺着几件休闲外套。
桌上的训练日志翻开着。
给人一种他在工作的错觉。
……………………
时间匆匆的跑。
队员们也即将踏上征程。
凌晨五点的营区还浸在墨色里,哨声没响,临时宿舍楼已经炸开了锅。
此起彼伏的拉链声像群蛐蛐在斗架。
为了让参加维和任务的30名战士不影响其他人,易扬专门弄了个临时宿舍区。
曾一博同志正试图把母亲邮来的五香牛肉干塞进背囊夹层,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拆解定时炸弹。
"曾一博,你打算把全营的给养都背走?"易扬倚着门框抱臂而立,作训服领口的风纪扣系得一丝不苟。
"联合guó配给里有牛肉罐头,比你妈那祖传秘方保质期长。"
小个子战士瞬间涨红了脸,怀里的压缩饼干筒"哐当"落地。
顾懂弯腰拾起,指尖敲了敲筒身:"建议申报个'单兵便携食品创新奖'。
毕竟能把背囊塞成米其林轮胎的,全营就你一个。"
晨光爬上旗杆顶时,三十名队员已列队完毕。
人员信息在联合guó维和行动部注册备案了。
并且领取了联合国通行证等身份文件。
在几天前,易扬就已经把签证与出入境手续办完了。
办理任务区所在国签证。
完成国内出境边防检查等手续,确保合法出境。
现在,易扬要进行最后的动员、物资清点和任务部署确认。
“到了战场,新同志不要慌,跟在老同志身后,大家都不要怕,跟着我就行。”
“我们是最后一批到达的华国军人,我们这一批次共计204人,跟上一批的维和队员对接完成后他们就可以回国了。”
“6个月之后我们也可以回国了。”
“回国之后,先回家看看……………”
易扬来回踱步,毕竟这群人都是第1次上战场。
说不怕,那肯定是假的。
被打了不能反击,就算反击也没有重武器。
就算自保都挺费劲。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卡车引擎的轰鸣碾过营区。
云辰站在车旁抽烟,火光在他指间明灭。
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摸出个牛皮本,“这是各连需要重点跟进的训练计划,你们走后……”
“回来再看。”
易扬把本子塞回他兜里。
云辰塞给易扬个保温杯:"你妈给的茶叶,说国外水硬,泡点茶养肠胃。"
易扬摩挲着杯壁,忽然想起昨天母亲在电话里絮叨"非洲太阳毒,记得带防晒霜"。
父母的牵挂从来不分军衔,将军的母亲和列兵的母亲,唠叨起来都是同一个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