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我想买个房……(1 / 2)

吃完饭,

刘青山怀着满腹心事回到了宿舍。他迫切需要一片属于自己的安静空间,好好消化于曼妮带来的情感冲击,并进行一番自我心理建设。然而,刚走到宿舍门口,他脚步便是一顿,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脸上浮现出无奈的神色。

宿舍里早已人声鼎沸,聚集了不下八九个人,几乎将小小的空间塞满。

看到他推门进来,众人立刻像看到救星般,纷纷热情地打招呼:

“青山回来了!正好正好!”

“青山,快!我又憋出一篇小说,你快给掌掌眼,提点宝贵意见!”

“呦!今儿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于大副主席居然没黏着你?可以啊青山,魅力无边啊!”有人挤眉弄眼地调侃。

“青山,坐这儿!我也新写了两首诗,感觉总差那么点意思,你给点拨一下!”

“还有我还有我,帮我看看这篇散文……”

“……”

刘青山几乎是被众人簇拥着,按到了自己的书桌前。

他看着瞬间塞到手里的好几份稿纸,只能无奈地笑了笑。这种场景,早已成为他宿舍生活的常态,几乎每日上演。

来访者中有中文系的同窗,也有外系的同学;有同级好友,也有高年级的师兄师姐;有男生,也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女生。

起初,刘青山还乐于助人,觉得能帮到同学是好事,每次都会认真阅读,并提出中肯的建议。

但时间长了,次数变得无比频繁后,这份“乐于助人”渐渐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并非他缺乏助人为乐的精神,而是这实实在在地侵占了他大量的、本可用于休息和创作的业余时间。

他也渴望能躺在床头,听着收音机里舒缓的音乐放空自己;他也想在冬日下午,坐在未名湖边的长椅上,沐浴着暖阳,安安静静地读一本闲书;他也想去运动场上挥洒汗水,打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

他想!他非常想!

但现实中,他却被“困”在这方寸之地,疲于应付源源不断的求教者。

就像今天,他心情本就因为于曼妮而有些低沉压抑,只想回来躺一会儿,让混乱的思绪沉淀一下。结果,宿舍又变成了“文学咨询室”,喧嚣嘈杂,让他无处遁形。

‘唉!!’

刘青山心里默默叹了口气,一边强迫自己集中精神阅读稿子,一边心底再次坚定了一个念头: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必须改变!

可问题在于,如何改变?

闭门谢客?

不现实。

宿舍是公共空间,他无权阻止同学来访。

刻意躲避?

更不现实。

宿舍就在这里,他总要回来休息睡觉,同学们直接上门“堵人”,他根本无处可躲。

不是有句话嘛,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想到这里,刘青山愈发感到郁闷。

一个多小时后,他才终于看完了所有人的稿子,并逐一进行了简要的点评和建议。

等到最后一位同学心满意足地离开,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小时。

室友李卫东“哐当”一声关上房门,长舒一口气,大声抱怨道:“唉!总算是清净了!这天天跟赶集似的,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我刚才还想写作业呢,吵得我一个字都没看进去!”

一向好脾气的张建军也跟着重重叹了口气,一脸深有同感的表情。

刘青山听着室友的抱怨,心里更不是滋味。

看来,持续的打扰已经影响到了舍友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必须得尽快想个彻底的办法!’他在心里暗自下定决心,目光扫过书桌上的日历,已经快到79年底了。

就在这时,

他心中猛地一动:马上就要进入八十年代了!

那么,在燕京,是不是已经有商品房开始出售了?

如果有商品房的话,自己何不直接买下一套,然后从宿舍搬出去?

这样一来,所有问题岂不迎刃而解?

第一,可以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安静舒适的空间,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第二,能彻底避免不必要的打扰,保证充足的个人时间和创作环境,同时也还室友们一个清静。

这第三点,也是眼下最让他头疼的一点——于曼妮。

这姑娘今天如此低声下气、甚至提出“偷偷交往”的方案,但同在校园,所谓的“偷偷”又能瞒过多少人?

学校就这么大,人多眼杂,几乎不存在真正的秘密。

除非……

有一个完全属于校外、无人打扰的私人空间。

校外买房,恰恰提供了这种可能!

刘青山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妙极了!

就算眼下商品房政策还不明朗,也可以先租一套过渡,等条件成熟了再买!

“嗯!就这么办!”他豁然起身,抓起外套就准备行动。他不想再耽搁一刻。

“卫东,下午帮我跟导员请个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