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金陵烬未央卷 > 第308章 寒寺余波牵旧案

第308章 寒寺余波牵旧案(1 / 2)

第一折归府细说寒寺险

马车轱辘碾过金陵城的青石板路,积雪被车轮压出两道湿痕,渐渐在寒风中凝结成薄冰。宝玉靠在车厢软垫上,肩头的伤口刚经过军医包扎,白色纱布下仍隐隐透着暗红血迹。他见黛玉始终捧着那只铁盒,指尖反复摩挲着盒盖上的印记,便伸手轻轻覆在她手背上:“林妹妹,这一路你都没歇着,先把盒子放一旁,缓口气吧。”

黛玉抬眸,眼底还带着未散的倦意,却摇了摇头:“这盒子里的密函关系重大,若有半分差池,恐怕会连累贾府。”她将铁盒凑近烛火,仔细端详盒盖上的标记——那是个由三道弧线组成的纹样,像极了柳先生绸缎庄账本封皮上的印章。“你还记得柳老板绸缎庄里的账本吗?封皮上的印记,与这个几乎一模一样。”

宝玉眉头微蹙,努力回想姑苏之行的细节:“确实有些像。难不成,柳先生也与‘暗影’组织有关?可他之前明明被那些黑衣人追杀,柳湘莲还因此丢了性命。

“或许他并非主动投靠,”黛玉指尖轻叩铁盒,“就像忠顺王妃,当初也是被‘暗影’以家人要挟,才不得不帮他们做事。柳先生经营绸缎庄多年,人脉广,‘暗影’很可能用他的生意或是手下人的性命逼迫他。”

说话间,马车已到荣国府门口。贾母早已带着王熙凤、李纨等人在门前等候,见马车停下,连忙上前。贾母握住黛玉的手,见她脸色苍白,又瞥见宝玉肩头的纱布,急得声音都发颤:“我的好孩子,你们可算回来了!这一路上是不是受了大罪?快进屋暖和暖和。”

众人簇拥着宝玉和黛玉来到暖阁,丫鬟们端上热茶和姜汤。待两人喝了几口暖身,贾母才急切地问道:“寒山寺到底发生了什么?那封匿名信是谁写的?你们拿到的那铁盒里,究竟装着什么?”

宝玉喝了口姜汤,缓了缓气息,将寒山寺的经过一五一十道来:“那匿名信是忠顺王妃的旧部所写,目的是引黛玉去拿密函。慧能大师是忠顺王妃当年托付玉佩的人,还帮我们挡了黑衣人。可惜小沙弥为了保护大师,没能活下来。”他顿了顿,看向黛玉手中的铁盒,“这盒子里装的是‘暗影’勾结北狄的密函,还有半块与黛玉那半块相合的玉佩。”

贾政听后,脸色凝重地站起身:“‘暗影’竟敢勾结北狄,这是谋逆大罪!若此事败露,朝廷定会彻查,贾府若被牵扯其中,后果不堪设想。”

王熙凤在一旁也急道:“可不是嘛!前阵子忠顺王府的事刚平息,这又冒出来个‘暗影’,还勾结外邦,这要是沾上边,咱们贾府就算有十颗脑袋也不够砍的!”

黛玉将铁盒放在桌上,轻轻打开:“大家先别慌。这密函里详细记载了‘暗影’与北狄往来的时间、地点和所谈之事,还有他们安插在朝中的眼线名单。只要我们将这密函交给可靠的人,既能揭发‘暗影’的阴谋,也能证明贾府与此事无关。”

贾母点头:“黛玉说得在理。可交给谁可靠呢?如今朝中局势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

宝玉忽然想起北静王:“北静王为人正直,又与贾府素有交情。昨日若不是他带兵及时赶到,我和林妹妹恐怕已遭不测。将密函交给北静王,由他转呈朝廷,定能妥善处理。”

众人商议一番,都觉得此计可行。贾政当即决定,第二日一早就亲自前往北静王府,将密函交予北静王。

第二折贾政夜访北静府

次日天还未亮,荣国府的大门就悄悄打开。贾政身着素色棉袍,头戴毡帽,在小厮的护送下,乘着一辆不起眼的青布马车,往北静王府而去。此时的金陵城还笼罩在薄雾中,街道上只有零星几个早起的商贩,挑着担子匆匆赶路。

马车停在北静王府侧门,贾政递上拜帖。守门的小厮见是荣国府的人,不敢怠慢,连忙进去通报。不多时,北静王的贴身侍卫出来,将贾政迎进府中。

北静王府的暖阁里,炭火正旺,驱散了清晨的寒意。北静王身着常服,见贾政进来,连忙起身相迎:“贾大人深夜来访,可是有要事?”

贾政拱手行礼,神色严肃:“王爷,此次前来,是有一份关乎朝廷安危的密函,想托付王爷转呈圣上。”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个锦袋,将铁盒取出,放在桌上,“这是昨日宝玉和黛玉在寒山寺找到的,里面记载了‘暗影’组织勾结北狄,意图谋逆的证据,还有他们安插在朝中的眼线名单。”

北静王闻言,脸色骤变,连忙打开铁盒。他仔细翻阅着密函,眉头越皱越紧:“没想到‘暗影’的野心竟如此之大,还敢勾结外邦!若不是二位贤侄及时找到密函,后果不堪设想。”

“王爷,”贾政忧心忡忡地说,“贾府如今已被卷入此事,若密函处理不当,恐怕会给贾府带来灭顶之灾。还望王爷能在圣上面前为贾府美言几句,证明贾府与此事无关。”

北静王合上铁盒,郑重地说:“贾大人放心,本王定会将密函如实呈给圣上,并向圣上说明宝玉和黛玉的功劳,以及贾府的清白。只是‘暗影’势力庞大,眼线众多,此事还需谨慎行事,切不可走漏风声,以免打草惊蛇。”

贾政连忙道谢:“多谢王爷仗义相助。贾府上下,感激不尽。”

北静王又与贾政商议了许久,确定了呈递密函的时间和方式,才让贾政离开。待贾政走后,北静王立刻召集心腹,吩咐他们加强府中戒备,同时暗中调查密函中提到的眼线名单,确保在呈递密函前,不会出现意外。

第三折黛玉寻踪查旧账

贾政前往北静王府的同时,黛玉在紫鹃的陪同下,来到荣国府的账房。她想从贾府历年的旧账中,寻找与“暗影”组织或姑苏神秘势力相关的线索。

账房先生见是黛玉前来,连忙起身迎接:“林姑娘今日怎么有空来账房?可是有什么吩咐?”

黛玉微笑着说:“我想看看贾府近二十年来的往来账目,尤其是与姑苏商户的交易记录,不知先生能否帮忙找一下?”

账房先生有些为难:“姑娘有所不知,府里的旧账大多存放在库房,有些年份久远的账目,怕是已经受潮发霉,整理起来颇为费力。而且,这些账目涉及府中机密,若没有老爷或老太太的吩咐,小的实在不敢擅自拿给姑娘看。”

黛玉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贾母的手谕:“先生放心,我已得到老太太的许可,这是老太太的手谕。”

账房先生接过手谕,仔细核对无误后,才松了口气:“既然有老太太的手谕,那小的这就去库房找。姑娘稍等片刻。”

不多时,账房先生抱着几摞厚厚的账本回到账房。黛玉接过账本,在桌边坐下,一页一页仔细翻阅起来。紫鹃在一旁帮她磨墨,时不时递上一杯热茶。

账本上的记录密密麻麻,大多是贾府日常的收支和与各地商户的交易。黛玉耐心地翻看着,目光紧紧盯着与姑苏相关的条目。忽然,她在一本十五年前的账本中,发现了一笔异常的交易记录——贾府曾一次性向姑苏的一家名为“锦绣阁”的绸缎庄支付了五万两白银,交易用途只写了“采买绸缎”,却没有具体的绸缎种类和数量。

“锦绣阁?”黛玉喃喃自语,“这个名字,怎么听起来有些耳熟?”她忽然想起,柳先生的绸缎庄名为“锦绣庄”,与“锦绣阁”只有一字之差。难道这两家绸缎庄之间有关联?

她继续往下翻,又在一本十三年前的账本中,发现了一笔与“锦绣阁”的交易,金额同样巨大,用途依旧模糊不清。而且,这两笔交易的经手人,都是当年贾府的管家赖大。

黛玉心中疑惑更甚,决定去找赖大问问情况。她将账本收好,对账房先生说:“这些账本我先借走,看完后会尽快归还。”

账房先生点头应允:“姑娘放心,这些账本您尽管拿去,只是要妥善保管,切勿损坏。”

黛玉带着账本离开账房,直奔赖大的住处。此时的赖大已不再担任贾府的管家,赋闲在家,每日只是种种花、养养鸟,日子过得颇为清闲。见黛玉前来,赖大连忙迎上前:“林姑娘今日怎么有空来看老奴?”

黛玉将账本放在桌上,指着那两笔异常的交易记录,问道:“赖管家,十五年前和十三年前,贾府曾两次向姑苏的‘锦绣阁’支付巨额银两,用途只写了‘采买绸缎’,却没有具体明细。不知你还记得此事吗?”

赖大接过账本,仔细看了看,眉头渐渐皱起:“姑娘不提,老奴倒忘了。这‘锦绣阁’确实是姑苏的一家绸缎庄,当年是老爷吩咐老奴与他们交易的。至于交易的具体用途,老爷只说是为了府里的大事,让老奴不必多问,老奴也就没敢细究。”

“老爷?”黛玉心中一惊,“是我外祖父,还是贾政老爷?”

“是已故的贾代善老爷。”赖大回答道,“当时贾代善老爷还在世,这些交易都是他亲自吩咐的。后来贾代善老爷去世,这‘锦绣阁’也不知为何,突然就关门了,再也没有了消息。”

黛玉心中豁然开朗,看来这“锦绣阁”很可能就是当年贾府与姑苏神秘组织往来的联络点,而那两笔巨额银两,或许就是用于支持神秘组织的活动。她又问赖大:“赖管家,你还记得‘锦绣阁’的老板是谁吗?或者有没有留下什么联系方式?”

赖大摇了摇头:“老奴只见过‘锦绣阁’的伙计,从未见过老板。而且,每次交易都是他们派人将绸缎送到府里,老奴再将银两交给他们,并没有留下联系方式。”

黛玉有些失望,但也没有再多问。她谢过赖大,带着账本离开,心中却有了新的打算——既然“锦绣阁”已关门,那或许能从赖大当年接触过的伙计入手,寻找线索。

第四折宝玉探监问柳生

与此同时,宝玉在茗烟的陪同下,前往姑苏衙门的大牢,探望被关押的柳先生。他想从柳先生口中,了解更多关于“暗影”组织和梅花图的信息。

姑苏衙门的大牢阴森潮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霉味和血腥味。狱卒带着宝玉和茗烟穿过狭窄的通道,来到一间牢房前。柳先生正坐在牢房的角落里,头发凌乱,面色憔悴,身上还穿着那件沾满血迹的绸缎长衫。

见宝玉前来,柳先生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了平静:“贾公子怎么会来这里?”

宝玉隔着牢门,看着柳先生:“柳老板,我是来问你一些事的。关于‘暗影’组织,还有梅花图,你知道多少?”

柳先生沉默片刻,缓缓开口:“‘暗影’组织势力庞大,遍布各地,他们的目的是颠覆朝廷,掌控天下。梅花图是他们计划的关键,据说图中藏着打开一处宝藏的秘密,而那处宝藏,足以支撑他们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叛乱。”

“宝藏?”宝玉心中一惊,“那梅花图现在在哪里?”

柳先生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当年我只是受‘暗影’的胁迫,帮他们传递消息和寻找梅花图的线索。至于梅花图的具体下落,只有‘暗影’的首领才知道。”

宝玉又问:“那你知道‘暗影’的首领是谁吗?还有,你绸缎庄账本上的印记,为什么与我们找到的铁盒上的印记一模一样?”

提到账本上的印记,柳先生的脸色变得有些复杂:“那印记是‘锦绣阁’的标志。‘锦绣阁’是‘暗影’的一处秘密联络点,当年我父亲曾是‘锦绣阁’的伙计,后来‘锦绣阁’关门,我父亲便带着一些积蓄,在姑苏开了这家绸缎庄。我也是后来才知道,我父亲一直在暗中为‘暗影’做事。”

宝玉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你父亲现在在哪里?”

柳先生眼中闪过一丝悲伤:“我父亲早在十年前就去世了。他临终前告诉我,一定要摆脱‘暗影’的控制,好好生活。可我终究还是没能逃过他们的魔爪。”

宝玉看着柳先生,心中有些同情:“柳老板,如果你能配合我们,提供更多关于‘暗影’组织的信息,或许朝廷能对你从轻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