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开局:召唤锦衣卫 > 第二百零四章 蟑螂

第二百零四章 蟑螂(1 / 2)

夜色如浓稠的墨汁,将燕京城西笼罩在一片深邃之中。一座不起眼的宅院内,几盏青灯在微风中摇曳,散发出幽幽的光,忽明忽暗。

吏部尚书郑元吉此刻已褪去那象征身份与权势的官服,换上一身普通的褐色便装。他在厅内来回踱步,急促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

“郑大人何必如此慌张?”一个沙哑的声音如同毒蛇吐信般,突然从阴影中传来。

郑元吉浑身剧烈一颤,猛地转身,心脏几乎要跳出嗓子眼。只见一个身披黑色斗篷的身影,不知何时已悄无声息地站在厅角。那人就像从黑暗中生长出来的鬼魅,周身散发着令人不寒而栗的气息。

“你...你何时进来的?”郑元吉声音发紧,充满了恐惧与不安。他的手指不自觉地摸向腰间,这是入宫多年养成的习惯,然而那里空空如也。多年的宫廷生活,早已让他习惯了不带佩剑,此刻却无比后悔这个习惯。

黑衣人低笑一声,那笑声冰冷刺骨,仿佛能冻结空气。他缓缓掀开兜帽,露出一张布满狰狞疤痕的脸,每一道疤痕都像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郑大人邀我来,却问这种问题?”话语中带着浓浓的嘲讽。

郑元吉深吸一口气,努力压制内心的恐惧,强自镇定地说道:“崔浩被下诏狱了。”声音虽故作平静,但仍难掩其中的颤抖。

“我知道。”黑衣人不慌不忙地踱到桌前,动作优雅却透着一股阴森。他自顾自地拿起桌上的茶壶,倒了杯茶,仿佛在自己家中一般随意。“今日朝堂上,江南道的事也发了。”语气平淡,却字字如重锤,敲在郑元吉心上。

“你们可害苦了我。”郑元吉突然激动起来,声音虽压得极低,却充满了愤怒与惊慌:“三百八十万两!还通敌卖国!这是诛九族的大罪……”他的双眼因恐惧而布满血丝,身体微微颤抖。

黑衣人眼中闪过一丝讥讽,冷冷地看着这位隆庆间,有着妥协后被各方势力,推举出来。

暗地里有着“纸糊尚书”的郑元吉,仿佛在看一个跳梁小丑。“郑大人现在想撇清关系?晚了。这些年你收的那些字画、玉石,金银珠宝,哪一件不是江南道孝敬的,更何况当初隆庆皇帝暴毙,重大人也脱不了干系,无论出于何目的,小皇帝若知道此事,恐怕也不会放过你。”

郑元吉脸色瞬间惨白如纸,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生气。他的双腿发软,差点站立不稳,脑海中不断浮现宫宴当晚的场景,一个小小的举动,竟会变成如今的催命符。

“放心,”黑衣人啜了口茶,语气轻松得仿佛在谈论天气:“刘墉是个聪明人,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倒是你——”他目光如刀,直直地刺向郑元吉,“皇帝提拔的那些‘特才’,已经查到什么程度了?”

“汤显祖、况钟、姚崇...”郑元吉念着这些名字,眼中满是忌惮。这些人仿佛是从迷雾中突然出现,来历成谜,却个个能力非凡。更可怕的是,他们只对皇帝一人效忠,犹如皇帝手中最锋利的剑,随时可能斩断一切阻碍。“这些人来历成谜,却个个能力非凡。最可怕的是,他们似乎只对皇帝一人效忠……”

黑衣人眯起眼睛,眼神中充满了警惕与思索:“查不到背景?”

“查不到。”郑元吉无奈地摇头,满脸的挫败:“仿佛凭空出现。但陛下对他们信任有加,短短数月,已经安插到各个要害位置。”想到这些,他心中涌起一股无力感,仿佛一场巨大的危机正缓缓逼近,却又无法阻挡。

黑衣人若有所思地摩挲着茶杯边缘,沉默片刻后说道:“看来,你家这位小皇帝,比我们想象的更难对付和神秘。”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一阵令人窒息的沉默后。

黑衣人起身,重新戴上兜帽,身影再次融入黑暗之中。“告诉你那些还在犹豫的同僚,要么跟我们合作,要么...”他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语气冰冷而决绝:“等着被那些‘特才’一个个取代吧,如今给你一个机会,此事一成,我们即刻送你南下……如此这般……改革派也并非铁板一块……”

话音落下,黑衣人已如一阵烟般消失在门外,只留下空荡荡的庭院和在昏暗灯光

————————

羿日。

散朝后的京城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暮色之中,郑元吉的轿子在曲折蜿蜒的小巷中穿梭,避开了繁华热闹的街市,七拐八绕后,最终停在了城南一处毫不起眼的别馆前。

此处仿若被时光遗忘的角落,远离市井喧嚣,门前两株老槐树虬枝盘曲,如两位沉默的老者,枝叶在风中摇曳,投下斑驳陆离的阴影,将门匾上“静观斋”三个字遮得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诡异。

郑元吉掀开轿帘下轿时,天色已近黄昏,残阳如血,将半边天空染得通红。他警惕地环顾四周,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每一个角落,确认无人跟踪后,方才快步走向那扇黑漆小门。那扇门似乎感知到他的到来,“吱呀”一声缓缓打开条缝,露出半张布满皱纹、苍老憔悴的脸。

“郑大人来了。”门房压低声音,语气恭敬又透着一丝紧张,迅速让开身子。郑元吉微微颔首,抬脚跨过门槛,一股潮湿、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穿过几重静谧的院落,脚步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在这寂静的氛围中格外清晰。终于,他来到后院一间隐蔽的厢房前,深吸一口气,伸手推开了房门。

屋内烛火摇曳,昏黄的光线忽明忽暗,五六个人围坐在桌旁。待郑元吉的目光适应了屋内的光线,几张熟悉的面孔映入眼帘——

刑部主事卢远,平日里威风凛凛,此刻却眉头紧锁;工部郎中孙继,满脸横肉随着呼吸微微颤动,眼神中透着焦虑;都察院御史陈明远,等人似在思索着什么……这些人皆是朝中颇有些分量的官员,此刻齐聚于此,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郑公总算来了!”卢远第一个起身相迎,三步并作两步跨到郑元吉面前,双手紧紧握住他的胳膊,掌心微微出汗,眼中满是急切与不安:“季相怎么说?我这心里七上八下,从散朝后就没踏实过。您快给句准话,咱们接下来到底该怎么办?”

郑元吉摆摆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他慢条斯理地解下官帽,交给一旁侍立的家仆,又接过热巾仔细地净了手,每一个动作都不慌不忙,仿佛在刻意平复众人焦急的情绪,完全没有昨日的唯唯诺诺,人前人后完全是两副面孔。

随后,他在首位落座,伸手端起茶盏轻啜一口,眉头却突然微皱,似乎茶水的味道并不合他心意,重重地将茶盏搁在桌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诸位先别急,先喝口茶,听我慢慢说。”他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严肃:“季相……怕是靠不住了。”

屋内顿时一片哗然,惊呼声、议论声此起彼伏。

“什么?”孙继猛地拍案而起,巨大的声响震得桌上茶盏里的茶水都溅了出来,脸上的横肉剧烈颤动:“季相不是一直反对陛下操之过急吗?前些日子还在私下里跟咱们抱怨,说陛下启用新人的做法太冒险,怎么突然就变了卦?这也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郑元吉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嘲讽:“今非昔比。今日我试探他口风,他竟说那些‘特才’官员能力出众,要我们这些老臣‘证明自己的价值’。”

他故意拖长语调,模仿着季海生的语气,摇头晃脑道:“‘元吉啊,时代变了,咱们这些老家伙可得跟上节奏,别被年轻人比下去喽!’你们听听,这说的是什么话?分明是不把咱们放在眼里!”众人听了,面色愈发难看,眼中满是愤怒与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