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五一快乐,今日加更一章?w?】
皇帝这种反常举动,令满朝文武大臣一时间都摸不着头脑。
保皇党官员对此倒没多言,他们想着三大殿工程总有完工之日,如今皇上兴致正高,又不断增派人手,工程只会提前竣工,到时皇上自会将心思收回。
然而,东林党官员却借此不断以奏折上书的方式批评朱由校。
与此同时,京城中再度传出诸如“木匠天子荒废朝政”之类的流言蜚语。
但奇怪的是,《天启时报》对此并未发表任何声明。
就在数日后,江宁的奏折送达京师。
朱由校第一时间得知消息,随后在御书房召集内阁与八部官员,针对江宁奏折上的提议展开讨论。
对于是否出兵援助林丹汗这一问题,所有大臣一致采纳江宁的提议,即可以给予口头声援与精神支持,但出兵是绝无可能的,一个兵都不会派去。
而对于出兵袭击卜失兔部、趁机收复河套地区这一建议,一众大臣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毕竟河套地区的丢失,长久以来一直是大明朝的一块心病。
没了河套地区,朝廷在军事上诸多受限,无法大规模对外用兵,就连在辽东也只能转攻为守。
此前辽东局势危急,必须依靠林丹汗这个盟友,所以不能对河套地区的卜失兔部动手。
但如今形势已然改变,也就无需再顾忌林丹汗的想法。
只见朱由校神情激动地说道:“若能集结宣府、大同的兵马,趁机收复河套地区,此事大有可为!
此战,就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与敌人,从此以后,攻守异形了,寇可往,我亦可往!”
在场一众大臣听闻,无不神情激昂。
就连户部尚书郭允厚也赶忙站出来,表示自己要亲自随大军出关,跟着去洗劫卜失兔部。
朱由校一听,顿时一阵头疼,说什么也不同意郭允厚前往山西。
毕竟众人都知道,郭允厚极为贪财,此前跟着江宁、老魏去了一趟山西,给户部国库捞了个盆满钵满。
抄家抄得那叫一个过瘾,一直心心念念着能去关外蒙古人的地盘上再大捞一笔。
但此次情况特殊,绝不能让郭允厚跟着去,毕竟他视财如命的性格,万一因财误事,导致战事失利,那可就不妙了。
郭允厚对此痛心疾首,不断表示抗议,但朱由校根本不予理会。过了些时日,郭允厚也只能无奈作罢。
紧接着,朱由校向沈有容传达旨意,命他以五军都督府的名义,给宣府、大同下发调兵文书。
此次由英国公张维贤统兵,宣府总兵黑云龙、大同总兵杨肇基为副将,发兵六万,出关收复河套地区。
之后,朱由校又拿出朱由检的奏折,与大臣们开始讨论如何处置蜀王通敌卖国一事。
在场众人纷纷表示支持朱由检的提议,把蜀王朱至澍废为庶人,押回京师受审。
朱由校顺势顺水推舟,下发旨意,将蜀王朱至澍废为庶人,带回京师受审。
至于蜀王府下辖的宗室,则交由信王朱由检自行处置。
随后,朱由校再度投身于三大殿的修复工程。
…………
与此同时,在京城一处府邸的密室之内,聚集了不少人,众人正低声密谋商议着什么。
只见其中一位老者捋着胡须,哈哈大笑着说道:“如今当真是天赐良机!
江宁和魏忠贤两个祸害远在四川,英国公和薛国观在山西,陈策带兵巡视九边。
如今京城中,孙承宗和袁可立手中无兵权,五军都督府只剩沈有容和定远侯邓文明,而京营十几万兵马,如今也仅剩下五万,领兵之人又是满桂那个莽夫。
如今,咱们诸事都已安排妥当,只等时机一到,大明朝便能改天换地。
到那时,大局已定,就算江宁回来,咱们也可设法将他与魏忠贤一同诛杀。
至于信王殿下,他要是想老老实实当他的亲王,那自然再好不过。
若是他不安分,那就让他去陪他的皇兄好了。”
随后众人哄堂大笑,“到那时,这大明朝便就是咱们东林的天下了!”
…………
一时间,京城的局势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氛围之中。此时,身处四川成都的江宁,每日依旧在忙碌地签发、回复着各地送来的公文,忙得不可开交。
而老魏和朱由检在清查整个四川官场的行动中,干得可谓是如火如荼。
到后来,逐渐形成了朱由检负责抓人,老魏负责行刑杀人的局面,原因是巡抚衙门的牢房早已关不下众多犯人。
每天,都有大批贪官污吏、不法商人以及罪行累累的乡绅土豪,在巡抚衙门之外被公开处决。
那场面,当真是杀得血流成河,令众人胆战心惊。
然而,百姓们却对此纷纷拍手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