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主要的职权是三个,分别是财政收支、税收管理、货币发行。
部长抓两个,次长抓一个。
如果放开来看,这三个主要职权还能细分下来,基本围绕财政收支管理、税制建设、预算统筹、货币金融监管、公债运作、财政监督核心功能展开。
细化之后就是赋税、公债、钱币、国库、会计五个专业司局,也就是所谓的司长、副司长这些人。
每安排一名次长,就是安排一名副手,可以从部长手上接过部分职权。
李峰一口气要走税收、货币发行的权利,已经让财政部伤筋动骨了。
有两门次长安插进来,他日后办事也得谨慎小心,务必保证合法合规了。
政务部门的水很深,权力之间的交替又不太一样,未必是血雨腥风,很可能在不经意间,就把手上的权力交出去了。
真正的杀人于无形,被边缘化,当吉祥物。
再说直白一点,财政部是为了统帅部服务的。为了应对战事,频频的扩发法币,制造了大量的赤字。
这些财政赤字谁来承担?
上头的人吃饱吃好,下边的人苦一苦是吧?
继续搞下去,金融体系必然崩溃,一袋子纸币买两个馒头,还不如擦屁股纸。
李峰要把职权我在手上,直接把统帅部的钱袋子给捏紧了。
足够要了统帅部的命。
接下来再想花钱,得问问李长官同意不同意了。
“希望孔部长跟次长之间的工作顺利,做好交接。”李峰的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是……是,我一定配合,绝不拖后腿,保证交接顺利!”
这是李峰给的活路,虽然权力没了,至少孔家还在,他还能保住个部长的空壳。
走出办公室,人像失去了灵魂。
以前他来这里,是作为财政部长,可以跟李峰平起平坐地谈事。
以后再来,就成了任人安排的下属。
陈勇跟在他身后,没说话,可那沉默,比任何话语都更像一种提醒:他的时代,过去了。
权力是握在手里的印章,只要盖下去,就能说了算;现在嘛,权力是李峰手里的绳子,想松就松,想紧就紧。
下午,赵刚把两位次长的人选名单送了过来。
送这个字不太合适,应该是拿了过来。
上面两个名字,一个是曾经在关外搞过粮税改革的干部,一个是留洋回来的货币专家,都跟他没半点交情。
他太清楚这两个背景意味着什么,关外搞粮税的,最懂钱要从明处来,不会再像他以前那样,给统帅部的特殊拨款开绿灯。
留洋学货币的,更懂滥发纸币的问题,绝不会配合统帅部无休止印法币。
孔部长拿起笔,在“同意”栏里签了字,笔尖划过纸张,总觉得有千万钧重。
“赵主任,这两位……”他想多问一句,却被赵刚平淡的语气打断。
“李长官说了,下周一部务会,让两位次长正式接手工作。孔部长要是有不清楚的,到时候可以跟他们沟通。”
不知道桌子里的账本怎么沟通。
统帅部三次紧急扩币的记录还在,每次都是他签字后,钱币司连夜赶印,法币发行量从开始的二十亿,飙升到年底的六十亿。
财政赤字已经足足60亿法币了,而财政收入呢,不过四五亿法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