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全城放灯,鱼形灯万千,一时金陵夜景如海中星河,人潮不绝口诵「北冥有鱼」。
而遥远的北海道、千岛与北冥冰海,越来越多的船只开始来往于札幌与白海之间。阿留特人首次离岛随商船前来,见国都之繁华无异神国。他们用石碟载着鲸脂、熊掌、冰鳕与玄狐皮献于大明,表示愿为藩属,岁岁进贡。
王大虎笑道:「昔人云北冥有鱼,今人见之,皆曰其名为鲲;其形若舟,其志若龙。」
「但愿这条鲲,能化为翅,载我辈登苍海、揽星辰。」
然数日后,正午时分,金陵建康门外。
百姓们尚在排队,争抢最后一锅「鲲鱼羹」。
热浪下锅,脂香虽犹在,却已有一股难言的腥膻与腐败之气混杂其中。有细心者发现汤面浮出些许深棕色油斑,宛若血块与肠膜,正欲出声提醒——
轰!
广场东侧传来一声闷雷般的巨响,伴随一阵震耳欲聋的尖啸与碎肉四溅。
那条八丈长的鲲鱼尸体,在外层冰块早已融尽、内部胀气积压之下,终于从腹部炸裂开来。黑红色的腐败内脏混合积液如洪水倾泻,冲翻数口大锅,汤汁四溅、火星四溅,有人当场被滚油烫伤,有人被喷上一身恶臭黏液,发出撕心裂肺的惊叫。
最先发现异状的,竟是几只盘旋的秃鹫,它们从天而降啄食尸块,却又立刻中毒而死,砰然落地。
广场一时大乱——
「哎呀!鱼炸了!」
「是妖鱼尸变啊!」
「快跑!臭死了!」
百姓尖叫奔逃,孩童哇哇哭叫,有人慌不择路跌入汤锅,更添混乱。官兵鸣锣开道,但烟气弥漫、尸汁四流,已无法收场。
而早在昨日午后,便有数十名百姓陆续出现呕吐腹泻之症,最初以为贪食过量,或夏热中暑,不曾重视。此刻一爆,民心骤乱,传言四起。
「我舅舅昨日吃了那肚皮下的肉,今天已高烧昏迷!」
「我家三口全腹痛,莫不是那鲲真是龙子?杀不得的!」
更有细作趁机混入人群,四处传播:「听说这鱼,是方妖女在东海杀了龙王三太子才擒回来的!如今龙王发怒,要水淹金陵!」
「你不信?看琵琶湖那头,昨夜还有火光闪闪,是龙子魂归之象啊!」
「妖女当国,妖鱼为馔,天怒人怨,金陵不祥矣——」
市井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妖图记》、《海龙碑》一类旧书被人翻出重印贩卖,称「神鱼有灵,尸爆为咒」。士人惊疑不定,道门方士亦有人站出宣称「当设水坛、安龙魂、焚灵箓」。
而更深一层的,是来自敌人的暗流。
金国燕京监司所养黏竿处细作透过沿江商贾传信,将此事添油加醋绘成《妖鲲献辱图》暗中散播,画中绘方梦华立于鲸鱼腹上斩龙割心,百鬼争食,背景中金陵城陷、洪水冲市。
蜀宋余孽在赣东、池州一带也开始流言:「妖妃献鱼,民不聊生,天命未归,当复大宋!」
而就在当日傍晚,金陵医馆上报:自食鲲内脏者已有三人痉挛而亡,五十余人高热不退。明国衞生院立即下令封锁建康门外三里地区,遣舟山军军医与金陵医官、国立医学馆专员组成紧急防疫小组,进行尸块焚烧与民众隔离。
百姓四散逃避,不愿被「关入病所」,愈加惊恐。
而方梦华站在国会议政堂顶楼的了望台上,俯瞰整个金陵烟雾氤氲,神情淡然,却目光锐利。
「若龙真怒,我大明当与之讲理;若人心妖,便需用律法与仁政,断之、安之、释之。」
她沉声对左右言道:「传令,召王大虎、周蒙花自北冥返航赴议,拟开北海图志;同时,国内宣布全面禁止食用未经检疫之巨鱼内脏,误食者速赴医馆登记。」
「至于谣言……本座不信龙王真怒,但有人借龙作势,意在民心。」
这场从「天降神鱼」开始的庆典,至此成为了一场政治与社会的风暴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