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一夜温存!(1 / 2)

周培明看着眼前这群已经彻底陷入癫狂的技术骨干们,他那张严肃了一下午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他没有去打扰他们,他知道,这群平日里眼高于顶的天才们,需要时间来消化这场足以颠覆他们整个职业生涯的认知风暴。

他缓缓举起手,往下压了压。

“同志们,安静一下!”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让沸腾的会议室重新恢复了秩序。

所有人都停下了讨论,目光灼灼地望向他,那眼神里,再无一丝先前的疑虑和焦躁,只剩下烈火般的渴望和期待。

“我知道大家现在很激动,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这份资料的时候,比你们任何一个人都要失态。”

周培明深吸一口气,平复着自己同样激荡的心情,“但是,激动不能解决问题。从现在开始,我宣布,成立‘曙光’计划专项攻关指挥部!”

“我,周培明,担任总指挥!”

“李卫国、王振华、陈海,你们三人担任副总指挥,分别负责材料、硬件和软件算法三个方向的攻关!”

“从今天起,你们手里所有的项目,全部暂停!所有人,全部归入‘曙光’计划!”

“人手不够,就从所里抽!设备不够,就去别的单位借!经费不够,我就是砸锅卖铁,豁出这张老脸去上级那里要,也给你们要来!”

“我的要求只有一个!”周培明环视全场,一字一顿地说道,“把图纸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符号,都给我变成现实!听明白没有?!”

“明白!”

一声整齐划一、气贯长虹的怒吼,震得天花板上的灰尘都簌簌直落。

……

就在计算机研究所灯火通明,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科研风暴之时,始作俑者白杨,却显得异常平静。

他没有停下来。

将计算机所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发动起来,仅仅是第一步。

整个硬盘与存储技术的产业链,涉及到的远不止是计算机科学,其中最基础,也最关键的一环,便是材料学。

没有合格的磁记录材料,没有高精度的盘基,没有耐磨损的磁头,再精妙的架构设计,再先进的算法,也都是空中楼阁。

白杨很清楚,相比于计算机所那边,自己麾下的新材料研究所,才是这场攻坚战真正的基石。

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将那五本原始手稿中,专门论述材料学的部分仔细地抽了出来,整理成一份独立的文件。

从“γ-Fe?O?掺杂钴离子”的磁粉配方,到盘基铝合金的成分比例与热处理工艺,再到磁头所用的铁镍合金的烧结技术,他都一一标注清晰。

做完这一切,他按下了桌上的内部通话按钮。

“林慧,通知一下材料实验室的刘建国主任,冶金实验室的张承德主任,还有化学分析室的孙教授,让他们立刻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好的,所长。”

不出五分钟,三位在各自领域都是泰山北斗级的人物,便联袂走进了白杨的办公室。

为首的刘建国是个五十多岁的微胖男子,头发有些稀疏,脸上总是挂着和气的笑容,他是国内磁性材料领域的权威。

跟在他身后的张承德则是个高瘦的汉子,不苟言笑,常年跟各种金属炉打交道,手上布满了老茧。

最后进来的孙教授是一位戴着老花镜的女士,气质儒雅,在精密化学成分分析上,她说第二,国内没人敢称第一。

“所长,您这么急着找我们,是有什么新的攻关任务?”刘建国笑着问道,很自然地在沙发上坐了下来。

他们都是研究所的老人了,跟着白杨从无到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从特种钢材到高温合金。

再到半导体材料,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家这位年轻得过分的所长,时不时地就从口袋里掏出一些让他们震惊得合不拢嘴的东西。

“老刘,老张,孙教授,你们先看看这个。”

白杨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将刚刚整理好的那份材料学文件递了过去。

三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好奇。

刘建国作为代表,接过了文件。

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声音。

和计算机所那边的场景不同,这里没有惊呼,没有倒吸凉气,但那种深入骨髓的震撼,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刘建国的笑容,在看到磁粉配方的那一刻,就彻底凝固在了脸上。

他的手指下意识地摩挲着纸张,仿佛想要透过纸背,去触摸那个精妙绝伦的分子结构。

张承德凑过来看盘基合金的部分,他那双常年观察金属结晶的眼睛,瞬间就眯了起来,嘴里下意识地念叨着:“这个成分配比……增加了微量的稀土元素钇?这……这是为了细化晶粒,提高盘面平整度?我的天,这个思路太……太刁钻了!”

孙教授则扶了扶老花镜,盯着关于磁头材料烧结工艺的参数,眉头紧锁。

片刻后,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慨道:“原来是这样……通过控制烧结过程中的气氛和温度曲线,来抑制晶粒的异常长大……我们之前一直卡在良品率上,就是因为这个!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三个人,三颗代表着华夏顶尖材料学水平的大脑,此刻完全沉浸在了这份资料所构建的完美世界里。

许久,刘建建才抬起头,他看着白杨,眼神复杂,有敬佩,有好奇,但更多的是一种习以为常的信服。

他晃了晃手中的文件,苦笑着说:“所长,我也不问这东西是哪来的了。您就直接说吧,要我们干什么?要达到什么标准?要多少时间?”

这就是白杨的团队。

他们或许会震惊于技术的先进,但他们绝对相信白杨。

这种信任,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中,用事实浇筑起来的。

白杨点了点头,神情严肃起来:“标准,就是这份文件上的标准,一个参数都不能差!时间,我给你们三个月,必须拿出合格的样品!需要什么人,什么设备,你们直接列单子给林慧,我来解决。”

“三个月?”张承德皱了皱眉,“所长,这个时间太紧了。光是定制新的烧结炉,恐怕都不止一个月。”

“烧结炉的问题我来想办法。”白杨的语气不容置疑,“我只要结果。三个月后,我要看到能稳定生产的磁粉、盘基和磁头。有没有问题?”

三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那股被点燃的战意。

“没问题!”刘建国一拍大腿,站了起来,“保证完成任务!”

交代完这一切,白杨才感觉笼罩在心头的巨大压力,稍稍松懈了一丝。

他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指针已经指向了下午五点。

今天,是时候回家了。

他已经有大半个月没有回了。

“林慧,今天的工作就到这里,你安排车,送我回去。”

“好的,所长。”

黑色的“上海牌”轿车驶出研究所的大门,汇入了四九城傍晚的车流之中。

车子在军属大院门口停下,经过警卫严格的查验后,才缓缓驶入。

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肃穆,高大的白杨树在寒风中沙沙作响,一排排红砖小楼安静地矗立在暮色里。

车刚停稳,白杨还没来得及推开车门,一道小小的身影就从不远处的小楼里冲了出来,像一只快乐的乳燕。

“爸爸!”

清脆的童音,带着无尽的欢喜,瞬间驱散了白杨一身的疲惫。

他推开车门,蹲下身,张开了双臂。

下一秒,一个扎着两根羊角辫,穿着红色棉袄的小姑娘,就一头扎进了他的怀里。

“哎哟,我的宝贝浅浅,又长高了啊。”白杨笑着,用力抱了抱女儿,闻着她发间淡淡的洗发水香味,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柔软起来。

“爸爸,你都好久没回家了,我好想你呀!”白浅浅抬起头,一双酷似白杨的眼睛亮晶晶的,小嘴微微嘟着,带着一丝委屈。

“是爸爸不好,爸爸最近太忙了。”白杨捏了捏她冻得有些发红的小鼻子,“走,我们回家,看看妈妈给爸爸做了什么好吃的。”

他牵起女儿温热的小手,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在昏黄的路灯下,拉出长长的影子,走向那栋亮着温暖灯光的二层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