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 第485章 骆驼的王子又要来了!

第485章 骆驼的王子又要来了!(1 / 2)

白杨却只是平静地看着他们,微微侧身,避开了徐卫国这记大礼。

“职责所在,不必客气。”他的声音里没有丝毫波澜:“方案已经给你们了,具体怎么实现,就是你们蓉城所的专业领域了。”

“如果工艺上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可以再通过部里联系我。”

他这话说得轻描淡写。

意思很明白:理论和设计的顶层问题,我已经帮你们解决了,剩下的执行层面,要是再出岔子,那就是你们自己的问题了。

江望川的脸上一阵发热,既是羞愧,也是激动。

他紧紧攥着那张草稿纸,郑重地对白杨说:“白所长,您放心!我们要是连照着图纸都做不出来,我们蓉城所上上下下几百号人,就该全体回家种红薯!”

这话说得掷地有声,是一个技术人员立下的军令状。

徐卫国也是连连点头,他知道,这次回去,蓉城所必将掀起一场技术风暴。

“白所长,那……我们就不多打扰您宝贵的时间了。”徐卫国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他们已经在这里待了快两个小时。

可感觉上,却像是上了一堂颠覆认知的课程。

他现在只想立刻飞回蓉城,亲眼看着新的模型上马。

“林助理,送客。”白杨点了点头,已经重新将注意力投向了自己桌上另一份摊开的,标注着“绝密”字样的文件。

徐卫国和江望川不敢再多言,对着白杨再次深深地看了一眼,仿佛要将这张年轻得过分的脸刻在脑子里,然后才跟着林慧,脚步有些虚浮地退出了办公室。

走廊里依旧安静,但此刻在两人听来,这寂静中蕴含着一种雷霆万钧的力量。

“徐科长,我……我感觉像做梦一样。”直到坐上返回的吉普车,江望川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整个人瘫软在座椅上。

“不是做梦。”徐卫国摩挲着自己已经有些粗糙的手掌,眼神复杂地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物,“我们只是……见到了真正的高山。”

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第一次见到图-16轰炸机时的震撼。

那种巨大的,充满了工业美感的造物,让他觉得自己之前捣鼓的那些活塞式小飞机,就像是孩童的玩具。

今天,他再次感受到了那种震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说图-16是工业实力的体现,那么白杨,就是理论和智慧的化身。

吉普车驶过一道道岗哨,每一次检查,都让两人愈发觉得理所当然。

“这种地方,这样的安保,一点都不夸张。”江望川喃喃道,“这里面放着的,是咱们国家航空工业未来二十年的希望啊!”

徐卫国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他现在甚至觉得,这安保级别,还应该再往上提一提。

当他们终于换乘回自己的伏尔加轿车,驶离这片神秘的区域时,江望川回头望去,那扇普通的铁门和高墙已经消失在视野中。

他却觉得,自己刚刚是从一个通往未来的入口,回到了现实世界。

“徐科长,”他忽然问道,“您说,这位白所长,到底是什么来头?太年轻了,他……他看起来比我还小几岁。”

徐卫国摇了摇头,点上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才缓缓说道:“不要去打听,不要去猜测。我们只需要知道,他是能解决问题的人,是国家的定海神针。这就够了。”

他吐出一口烟圈,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变得无比坚定。

“望川,回去以后,把今天看到的一切,听到的每一个字,都烂在肚子里。”

“我们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把白所长给的方案,变成现实!一个零件,一个数据,都不能错!”

“是!”江望川用力地点头。

……

送走了徐卫国两人,白杨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他就像一台精密到了极点的超级计算机,脑子里同时运转着数个庞大的项目。

刚刚解决了涡扇发动机的燃烧震荡问题,对他而言,不过是从一个工作区切换到了另一个工作区。

他面前的文件,是关于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的应力分析报告。

这种材料将用于下一代战机的关键承力结构,其性能要求,比当前国内最先进的材料要高出整整一个代际。

这是一个比解决发动机问题更宏大,也更基础的工程。

墙上的时钟,指针一格一格地走着,办公室里只有他翻动纸页的沙沙声和笔尖在草稿纸上划过的声音。

就在他完全沉浸在数据的海洋中时,桌上那部红色的电话机,突然发出了一阵急促而清脆的铃声。

白杨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他放下笔,伸手拿起了话筒。

“喂,我是白杨。”

“白杨同志,我是老周。”电话那头,传来一道沉稳而熟悉的声音。

“周领导,您好。”白杨的语气依旧平淡。

“刚刚听二机部的同志汇报了,蓉城所的问题,你一出手就给解决了?”周领导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笑意和欣慰,“你可又给我们航空工业立了一大功啊!我代表部里,要好好感谢你!”

“分内之事。”白杨言简意赅。

“好一个分内之事!”周领导爽朗地笑了几声,随后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郑重起来,“找你,是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听听你的意见。”

“您请说。”

“还记得去年来过我们这儿的那批‘骆驼’吗?”周领导口中的“骆驼”,是部里对中东那些富裕产油国的戏称。

白杨的脑子迅速检索到了相关信息。

去年,确实有一支来自沙特阿拉伯的代表团,前来考察访问,想要采购一批。

“记得。”

“他们又来了。”周领导的声音压低了几分,“这次带队的是他们王室的一位年轻王子,很有实权。而且,他们的态度和去年完全不一样了。”

电话里传来一阵纸张翻动的声音,周领导继续说道:“他们的采购意向非常强烈,清单开得也很大。但是……他们这次点名要看一些我们从没对外展示过的‘新东西’。”

白杨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

“你也知道,最近那片地方不太平。这群养尊处优的王爷们,现在是坐立不安,急需一批能镇得住场子的家伙,来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周领导把局势分析得十分透彻。

1979年,对于中东来说,是地动山摇的一年。

作为世界头号产油国,沙特身处风暴中心,空有数不尽的美元,却没有足够的自保能力。

“所以,部里的意思是,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周领导总结道:“不仅能为国家赚取宝贵的外汇,更是我们国产装备走向世界,打响名声的绝佳舞台。”

“但是,能不能抓住,关键就看我们能拿出什么样有分量的东西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周领导似乎在斟酌用词。

“白杨同志,按理说,我不该来打扰你。但是……这次的机会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