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 第469章 全套最新电池技术资料

第469章 全套最新电池技术资料(1 / 2)

白杨应了一声,算是听到了。

林慧将一个铝制饭盒轻轻放在办公桌一角,又把一双筷子整齐地摆在旁边。

“白所长,饭给您放桌上了,您趁热吃。要是凉了,我去食堂再给您热热。”林慧的声音总是那么轻,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生怕打扰到眼前这个男人的思考。

白杨的目光依旧没有离开桌上的那份数据报告,他只是摆了摆手,示意自己知道了。

林慧见状,也不再多言,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还体贴地将办公室的门轻轻带上。

门合拢的瞬间,隔绝了走廊里隐约传来的嘈杂,小小的办公室再次回归了绝对的安静,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又过了不知多久,白杨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身体向后靠在吱呀作响的木椅子上,伸手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

他端起桌上那个巨大的搪瓷茶缸,喝了一大口,早已冰凉的浓茶苦涩无比,却正好能让他疲惫的大脑稍微清醒几分。

他的目光,落在了刚刚签批完的一份文件上。

文件的封面上,用宋体字印着几个大字:《第三代小型无人侦察机“蜂鸟”项目结题报告》。

这是研究所最新的成果,也是他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一个项目。

白杨拿起报告,再次翻阅起来。

上面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数据,他都早已烂熟于心,但此刻看着,依旧有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蜂鸟三代”,整机采用了最新的复合材料,结构强度大幅提升的同时,重量也得到了极致的控制。

报告上的数据清晰明了:

旋翼展开直径:五十厘米。

机身自重:两公斤。

最大任务载荷:五公斤。

看到这里,白杨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扬。

这个数据,即便是放在二十年后,也算得上是相当优秀了。

两公斤的自重,却能背负起超过自身两倍的重量,这意味着“蜂鸟”拥有了极强的任务拓展性。

无论是挂载高精度的光学侦察设备,还是小型的电子干扰模块,甚至是某些“特殊”的战斗部,都游刃有余。

这只小小的“蜂鸟”,已经具备了成为未来战场上空幽灵的潜力。

然而,当他的目光继续向下,落到最后一栏关键数据上时,那刚刚浮现的笑意,又缓缓凝固了。

续航时间:十五分钟(满载状态下)。

短短的七个字,像一盆冷水,将所有的喜悦都浇熄了大半。

十五分钟。

太短了。

短到几乎失去了实战价值。

起飞,爬升,飞抵目标区域,执行任务,再返航……整个流程走下来,十五分钟的续航捉襟见肘,稍有差池,就是机毁人亡的下场。

问题出在哪里,白杨心知肚明。

电池。

为了极致减重,项目组用的是当前国内能找到的性能最好的镍镉电池组。

但即便是这样,电池的重量依然占了整个机体自重的将近一半,而提供的电量,却只能支撑它飞行短短的十五分钟。

这是一个死结。

想要增加续航,就要增加电池容量;

而增加电池容量,就意味着增加重量;

重量上去了,为了维持飞行性能,又需要更大的动力,消耗更多的电能,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整个项目的瓶颈,就卡在这小小的电池上。

就像是造出了一台性能炸裂的超级跑车发动机,却发现只能给它配一个摩托车的油箱,那种憋屈感,让白杨感到一阵无力。

“心脏有了,骨架也有了,就是这血脉太短,供不上劲儿啊……”他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

这不单单是“蜂死鸟”项目的问题,更是当前国家整个工业体系面临的共同难题。

从军用到民用,从大型装备到便携设备,能源存储技术的落后,已经严重制约了太多领域的发展。

白杨的思绪飘得很远,他在思考着,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绕开这个技术壁垒,或者用现有的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哪怕只能提升五分钟的续航,也是巨大的突破。

可想来想去,似乎都走进了死胡同。

这不是结构设计或者软件算法的问题,这是基础材料科学的硬伤,是整个化学体系的代差,几乎无法依靠小聪明来弥补。

就在他眉头紧锁,陷入沉思之际,一道冰冷而熟悉的机械音,毫无征兆地在他脑海中轰然响起!

【检测到宿主通过海外布局,成功收购全球未来高精尖产业(荷兰ASML)部分股权,对国家未来科技走向产生正面影响,小幅度扭转国运……】

【国运改变,奖励结算中……】

【恭喜宿主,获得奖励:全套锂离子电池技术资料(包含:基础理论、材料配方、电芯设计、制造工艺、BMS电池管理系统、全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图纸)!】

轰!

白杨的身体猛地一僵,瞳孔在瞬间收缩到了极致!

来了!

是系统的声音!

自从重生以来,这个只在他做出足以影响国运的重大决策后才会响起的系统,每一次出现,都带来了足以改变一切的惊喜。

而这一次的奖励,更是让他心脏都漏跳了一拍。

锂离子电池!

全套技术!

他刚刚还在为镍镉电池的性能瓶颈而头疼不已,转眼之间,系统就将领先这个时代至少十五年的终极解决方案,直接拍在了他的脸上!

这已经不是雪中送炭了,这简直是开着满载煤炭的火车直接冲进了冰天雪地!

一股巨大的狂喜瞬间冲垮了理智,让他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猛然站起身,椅子腿与地面摩擦,发出一声刺耳的尖啸。

不行,这里不是地方!

系统奖励的技术资料,是以一种近乎信息灌输的方式直接注入他的大脑。

那个过程,信息量之庞大,冲击力之强悍,绝不能在办公室里进行。

他快步走到门口,拉开门,对着外面探头探脑的林慧沉声吩咐道:“林慧,我有点累,回宿舍休息一下。下午任何人找我,都说我不在,有什么事等我回来再说。”

“啊?哦,好的,白所长。”林慧看着白所长那张异常严肃甚至有些苍白的脸,虽然心中疑惑,但还是乖巧地点了点头。

白杨没有再多做解释,转身就走,脚步快得几乎像是在小跑。

他一路疾行,穿过研究所的林荫道,直奔后方的专家宿舍楼。

这个时间点,大部分人都在办公室或者实验室,宿舍区里空无一人,安静得很。

回到自己那个陈设简单的单人宿舍,他反手将门“咔哒”一声锁死,然后拉上了窗帘,整个房间顿时陷入一片昏暗。

做完这一切,他才靠在门板上,对着脑海中的系统,用意念下达了指令。

“开始接收!”

下一秒,一股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庞大信息洪流,如同决堤的长江大河,冲破了时空的阻隔,狠狠地撞进了他的意识深处!

那不是在看书,也不是在听课,而是一种更高维度的“灌顶”。

无数复杂的化学分子式、密密麻麻的材料性能参数、数以万计的工艺流程图、精密到纳米级别的电极结构设计……

从正极材料的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到负极材料的石墨、硅碳,再到隔膜、电解液的配方和制备工艺,最后到整个电芯的封装技术、电池管理系统的软硬件构架……

一整个庞大到令人战栗的现代锂电池工业技术体系,被压缩成纯粹的信息数据,野蛮地、粗暴地涌入他的大脑。

“呃……”

白杨闷哼一声,额头上青筋暴起,身体顺着门板滑落在地。

他双手抱着头,牙关紧咬,感觉自己的脑袋像是一个被强行塞进太多东西的硬盘,随时都要因为过载而炸裂开来。

冷汗瞬间浸透了他的衬衫,浑身的肌肉因为剧痛而不由自主地痉挛着。

他知道这个过程不好受,但没想到会如此痛苦。

这就像是让一个只习惯了用算盘的人,去瞬间理解超级计算机的运行原理,那种认知跨度带来的冲击,足以摧毁一个普通人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