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这两个他亲手提拔起来的干将,不是不知轻重的人。
他们这么做,只能说明,接下来要谈的事情,其重要性和敏感性,已经超出了常规的范畴。
“好!”他不再多问,拿起笔,龙飞凤舞地在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周建军。
然后,又用大拇指蘸了印泥,重重地按在了名字
做完这一切,他将协议推了回去,身体向后靠在沙发上,双臂环胸,沉声道:“现在,可以说了吧?我倒要看看,是什么事情,能让你们搞出这么大的阵仗。”
周培明郑重地收好协议,这才将桌上那份被其他文件盖住的《先行验证方案》,双手递到了周首长的面前。
“首长,您请看。”
周建军接过文件,入手就是一沉。他低头看向封面,目光逐字逐句地扫过那行标题。
《基于“龙芯二号”的万亿次计算机集群先行验证方案》
“万亿次……计算机?”
周建军念叨了一句,脸上露出一丝茫然和不解。
他不是搞技术的,对于“万亿次”这个单位,他脑子里没有任何概念。
他只知道,“龙芯二号”很厉害,是为国争光的好东西。
可这个“万亿次计算机”,是个什么玩意儿?
比“龙芯二号”还厉害?
他抬起头,疑惑地看着周培明:“老周,这……是什么东西?很重要吗?”
看着周首长那茫然的眼神,周培明和赵振华就知道,单纯的技术术语,对他来说是无效的。
必须用他能听懂的方式来解释。
赵振华往前走了一步,深吸一口气,开口说道:“首长,我给您打个比方。咱们国家要发射一颗卫星,是不是需要计算一条非常精确的轨道?”
周建军点了点头:“那是自然。”
“这条轨道,涉及到地球引力、太阳引力、月球引力、大气阻力……无数个变量。靠人力用算盘或者手摇计算器去算,一个团队,可能要算好几个月,还很容易出错。”
赵振华的声音变得沉稳有力:“但如果有了这个‘万亿次计算机’,我们把所有的参数输进去,可能……几分钟,就能得到结果。而且,它还能同时模拟出上千条不同的轨道,告诉我们哪一条最省燃料,哪一条最安全!”
周建军的眼睛,微微睁大了一点。
周培明接过了话头,他的声音更加沉重:“首长,这还只是最简单的应用。您是军人出身,我跟您说点别的。咱们国家要研发新式的导弹,它的弹头要在大气层里再入,会产生极高的温度和压力,它的气动外形直接决定了它的精度和突防能力。”
“过去我们怎么做?靠风洞!一次又一次地吹,一个模型一个模型地试,耗时耗力,花费巨大!”
他顿了顿,指着那份文件,一字一句地说道:“有了这个东西,我们就可以在计算机里,建造一个‘数字风洞’!”
“我们可以在里面模拟任何速度,任何角度,任何极端环境!一天之内,就能完成过去需要一年才能完成的实验!能为国家节省多少经费,抢回多少宝贵的时间!”
“还有!”赵振华补充道,“我们的核武器,需要不断地进行小型化和性能优化。每一次的优化,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模拟计算。”
“有了它,我们甚至可以模拟……原子弹爆炸的整个过程!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完成武器的更新换代!”
“还有我们的新型潜艇,它的螺旋桨噪音太大,容易被敌人发现。我们可以用它来模拟水流,设计出更安静的螺旋桨!”
“还有我们的战斗机,我们可以用它来模拟复杂的电磁环境,优化我们的雷达和电子战系统!”
“还有破译国外的加密电报、勘探地下的石油矿藏、预测未来一周的灾害性天气……”
周培明和赵振华,你一言,我一语。
他们没有再提任何一个技术名词,他们说的每一个例子,都像一发重磅炮弹,狠狠地轰在周建军的认知里。
卫星轨道!
导弹设计!
核武模拟!
潜艇降噪!
战斗机研发!
这些词,每一个都精准地戳在了他这个老军人的神经上。
他脸上的茫然和疑惑,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度的震惊,一种仿佛发现了新大陆般的震撼!
他的呼吸,不知不觉间变得粗重起来。
他那只放在膝盖上的手,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