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 第365章 第三机械厂的热火朝天!

第365章 第三机械厂的热火朝天!(1 / 2)

半个小时后,两人从中科院研究所出来。

同时带出来的还有一个文件夹。

文件放在王建设的公文包里面。

这是临走之前,白杨当场当着两人的面,解决的一些基础简单问题。

大盾构机项目,需要解决的,或者应该说需要应用的技术问题太多了。

技术上是没有问题,但因为第三机械厂的能力不够。

所以很多的技术是无法应用的。

只能用其他方法来应用。

公文包里面的文件,就是一些基础性的应用方法。

白杨当场解决的。

剩下的问题,白杨回头会亲自去第三机械厂,亲临指导。

……

车厢里暖烘烘的,王建设抱着那个公文包,手指头都有些发白,显然是攥得太紧。

他脸上的红晕还没褪去,嘴里还在小声地、颠三倒四地念叨着:“柱塞泵……丁腈橡胶改良配方……径向支撑……哎呀,真是……真是神了!”

他猛地一拍大腿,把旁边的赵启民都吓了一跳。

“老赵,你说!这白所长……他那脑子是怎么长的?咱们那么多人,熬了多少个通宵,头发都快薅秃了,愣是没摸着门道。”

“他倒好,十几二十分钟,唰唰唰,全给解决了!这……”他一时词穷,憋了半天,冒出一句,“这不就是活神仙吗?”

赵启民被他逗乐了,刚才一直紧绷的神经也彻底放松下来。

他往后靠了靠,舒了口气,笑道:“你呀,现在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吧?我跟你说,小瞧谁也不能小瞧白所长。”

“他年轻是年轻,可这本事,咱们部里几个老专家都竖大拇指。”

“服了,彻底服了!”王建设用力点头,眼神里是毫不掩饰的敬佩,“之前我还嘀咕,这么年轻当所长,能镇得住场子吗?现在看来,人家靠的是真才实学,硬邦邦的实力!赵部长,您这回可真是给我请来了一尊大神啊!”

赵启民摆摆手:“什么大神不大神的,都是革命同志,为国家做贡献嘛。不过,白所长确实是咱们国家的宝贝疙瘩,得保护好。”

他顿了顿,语气严肃了些,“老王,今天白所长给的这些方案,都是高度机密,回去之后,范围一定要控制住。”

“参与的人必须政治过硬,技术过硬,嘴巴也要牢靠。这盾构机项目,意义重大,不能出任何岔子。”

王建设立刻坐直了身体,表情也严肃起来:“您放心,赵部长!我懂!回去我就立刻组织核心技术团队,成立攻关小组,就按照白所长的思路来!保密条例,我会亲自抓,谁敢泄露半个字,我扒了他的皮!”

他拍了拍怀里的公文包,眼神坚定,“有白所长指明的方向,还有您和部里的支持,我们要是再搞不出来,我王建设自己卷铺盖走人!”

赵启民欣慰地点点头,目光再次投向窗外。

四九城的街道在深秋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朗。

他心里琢磨着,盾构机项目这边有了突破,接下来就是协调相关材料、部件的生产供应问题了。

白所长提到的那个改良丁腈橡胶,还有那个特定型号的柱塞泵,都不是市面上随处可见的大路货,恐怕还得他亲自出面去协调相关的化工和机械单位。

想到这里,他不禁微微皱眉,但随即又舒展开来。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方向对了,一步一个脚印,总能把事情办成。

车子一路疾驰,很快就回到了位于京郊的四九城第三机械厂。

红砖砌成的大门上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八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王建设几乎是从车上跳下来的,跟赵启民匆匆告别后,他便一阵风似的冲进了厂区,直奔技术科所在的办公楼。

“老张!小李!还有刘师傅!都给我到小会议室来!马上!”王建设人还没到,洪亮的嗓门已经先传遍了技术科的走廊。

技术科的骨干们听到厂长这透着兴奋和急切的召唤,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快步走向小会议室。

这里面有戴着深度近视眼镜,头发花白的总工程师老张;

有三十多岁,精力充沛,被大家称为“拼命三郎”的技术科副科长小李;

还有那位经验丰富,看着图纸如同看着自家孩子般熟悉的老钳工刘师傅,他也是盾构机项目实际制造环节的技术顾问。

人很快到齐了,小会议室的门被关上。

王建设站在前面,看着底下这些愁眉苦脸了好一阵子的得力干将们,他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笑容。

“同志们,”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因为激动还有些微颤,“咱们的项目,有救了!”

一句话,让整个会议室瞬间炸开了锅!

“厂长,您说啥?”

“有救了?找到解决办法了?”

“是部里请来的专家有新思路了?”

大家七嘴八舌,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渴望。

这段时间,盾构机的几个关键技术瓶颈像几座大山一样压在他们心头,日夜煎熬,几乎快要磨灭了所有信心。

王建设双手往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

他打开那个宝贝似的公文包,小心翼翼地取出白杨手绘的那张图纸和自己的笔记。

“今天,赵部长亲自带我去了京北的那个研究所,见到了那位年轻的白所长。”王建设的语气带着一种近乎炫耀的崇拜,“就是上次大型盾构机的设计者那位!”

提到白杨,老张和小李等人立刻肃然起敬。

“白所长听了咱们遇到的困难。”王建设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一字一句地说道,“不到半个小时,就把解决了很多问题,将这些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指出了三个关键症结,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他将那张写满了公式和示意图的纸,轻轻放在会议桌中央。

“喏,这就是白所长亲手写的。液压系统冗余、密封材料、主轴承结构……他都给出了明确的改进方向和建议,甚至推荐了替代的泵型和密封材料配方!”

老张第一个抢步上前,扶了扶厚厚的眼镜,凑近了看。小李和刘师傅也赶紧围了过来。

三颗脑袋,以及后面伸长脖子探过来的更多脑袋,几乎要碰到一起。

寂静。

起初是难以置信的寂静。

然后,是倒吸冷气的声音。

“嘶……这个液压泵的排量增加15%,选用XX型柱塞泵……思路……思路很大胆啊!”小李喃喃自语,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们之前只想着怎么优化现有的管路,没敢动泵这个核心。”

“还有这个主轴承,增加一道径向支撑,改变滚子排列……”老张的手指颤抖着,在图纸上比划着,“妙啊!太妙了!这样一来,应力分布确实能改善很多!”

“我们之前考虑过加强轴承座,但没想到从内部结构入手……真是……真是……”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刘师傅则盯着密封结构的部分,眉头紧锁,然后猛地一拍大腿:“对啊!这个刷式密封的结构细节,可以这么改!”

“还有这个丁腈橡胶的改良配方……如果真像白所长说的,耐磨性和抗压性大幅提高,那咱们那个老大难的泥水环境下的密封问题,就有谱了!”

“何止是有谱!”王建设接口道,语气斩钉截铁,“白所长说了,这是初步方案,具体实施细节可能还有问题,回头他会亲自过来指点,到时候有不懂的,直接现场问。”

这句话,像是一颗定心丸,彻底打消了众人心中最后一丝疑虑。

“太好了!太好了!”

“赶紧的,老张,小李,咱们马上组织人手,重新计算,修改图纸!”

“刘师傅,您看这个轴承改造,咱们车间的设备能达到精度要求吗?”

“材料!厂长,那个改良橡胶和柱塞泵,得赶紧联系!”

刚才还死气沉沉的小会议室,瞬间变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引擎。

每个人脸上都重新焕发了神采,眼中充满了希望和干劲。

之前的迷茫和沮丧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技术人员特有的那种,面对挑战、即将攻克难关时的亢奋。

王建设看着眼前这热火朝天的景象,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白所长那张年轻而平静的脸,再次浮现在他脑海里。

他默默地想:这哪里是什么所长,分明就是照亮前路的一盏明灯啊!有了这盏灯,咱们这“大蚯蚓”,一定能行!

……

与此同时,研究所里。

白杨已经脱下了外出的那件的确良外套,换上了一身干净的白大褂。

他正站在一个复杂的实验装置前,神情专注地观察着仪表盘上跳动的数据。

旁边,他的助手正在一丝不苟地记录着。

“……信号的背景噪声还是偏高,第3频段的滤波算法需要再优化一下。”白杨指着屏幕上的一段曲线,对助手说道。

他拿起笔,在记录本上飞快地写下几行新的算法思路,递给助手:“让计算组那边试试这个模型,明天早上我要看到初步结果。”

“好的,白所长。”助手接过本子,快步离去。

实验室里恢复了安静,只有仪器低沉的嗡鸣声。

白杨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湛蓝的天空,眼神深邃。

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需要无数个像盾构机这样的“大国重器”,而支撑这些重器不断向前、向上突破的,则是更基础的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

……

第三机械厂。

王建设话音刚落,技术科那帮平日里恨不得把时间掰成八瓣使的工程师们,像得了冲锋号令的士兵,呼啦一下就散开了。

老张抱着那几页“圣旨”般的图纸和笔记,脚步快得几乎要小跑起来,生怕慢一步,那纸上的灵感就会飞走似的。

小李紧随其后,嘴里还念念有词,重复着液压泵的型号和参数,眼睛亮得像探照灯,恨不得现在就把那新泵给变出来装上。

刘师傅则直奔车间,他得赶紧去摸摸那些老伙计(机床)的脾气,看看能不能啃下白所长给出的精度要求这块硬骨头。

偌大的会议室,转眼间只剩下王建设和几个负责行政、后勤的科室干部。

刚才还喧嚣鼎沸,现在却安静得能听到墙上挂钟秒针“嗒嗒”的走动声。

王建设端起桌上那杯已经凉透了的浓茶,猛灌了一口。

茶叶末子有点剌嗓子,但他心里却熨帖得很。

“老赵,老钱,”王建设看向厂办主任和后勤科长,“这事儿,光技术科那帮书呆子玩命不成。咱们得全力配合。”

他敲了敲桌子,语气不容置疑,“第一,材料!白所长提到的那个XX型柱塞泵,还有改良丁腈橡胶的配方,老钱,你立刻去联系采购科和材料科。”

“不管用什么办法,付出什么代价,以最快速度给我找到来源,或者想办法试制!这是军令状!”

“是!”后勤科长是个干瘦的中年人,平时看着蔫蔫的,此刻却挺直了腰板,眼神里透着一股子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