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大汉的百姓子民,让他们过来南京,主要就是確定澳门葡萄牙人今后在大汉的民族定位,同时威慑一下英国、兰芳、戴燕三国的使团,充一下门面罢了。
使团离开南京没过几日,聂宇又在行宫召见起了內阁眾臣。
聂宇慢慢將手中奏本放下,说道:“朕手上这本是礼部新递上来的本子,里面在请示朕是否要编定我大汉的《兴华正韵》”
《兴华正韵》,这是礼部准备擬定的大汉官方韵书。
歷朝歷代开国,基本都是要確定朝廷官话,然后编定本官方韵书,规范民间的口音。
隋朝的《切韵》,唐朝的《唐韵》,宋朝的《广韵》,金国的《平水韵》,再到明朝的《洪武正韵》……都是在定国家的汉语官话口音。
大汉的礼部之所以询问是否重定官韵,就是在於偽清的普遍官话,使用的都是京片子,也就是北方话。
但大汉目前的地盘,全在南方,这官话还用偽清的京片子。
既有点言不顺,而且百姓也非常不愿意去说去学。
所以,礼部方面认为,大汉新朝已经建国,那也是时候应该確定一下国家的官韵了。
聂宇对此並不反对,所以召集內阁集体商议。
顾景说道:“自古开国,基本都是要確定朝廷官话,统一各地方言口音的。不然的话就实在太乱了,各地方言错综复杂,便说偽清的雍正朝,就曾出现过广东官员到北京述职,但雍正完全听不懂广东的方言。”
这事不算什么秘密,因为雍正被气的不行,全国下旨让各地官员必须入京前学会官话,不然就辞官回乡。
官员都是如此,更何况百姓之间的交流
吕志宏跟著说道:“说的不错,別的地方都还好说,广东方言与其它地方方言差別很大。就说去年我大汉新朝光復粤东,派往粤东的官员,许多都完全听不懂粤语,要想做事,必须先在当地寻找幕僚,作为粤语翻译。”
王若愚说道:“我大汉军队在粤东进展缓慢,除了有粤东的人口太多,而且粤东多山,还有一点就是语言严重不通了。我们的军队就连与天地会义军,都无法实现无障碍交流,甚至还要依靠八排瑶的瑶军作为士兵们之间的翻译。”
去年到今年,已经快过了半年多,但汉军还是没能完全消化粤东,地盘占了是占了,可语言上的不通,还是让军队进展缓慢,必须留出许多兵力,进行军事化管理。
反观朱五这位大汉潮州侯,在潮州和嘉应的进军非常顺利。
因为这两块土地靠近福建,客家人实在太多了,而朱五前几年直在南赣割据,南赣也有许多客家人,他的客家话已经能说的很利索,所以交流上完全没啥障碍。
说起来也是有些好笑,潮州应该是广东的省府,但潮州客家人说的话,广东人听不懂,福建人反倒能听懂不少。
就连厦门去潮汕,都比潮汕去广州便宜,但两边像归像,可终究又不是一家的,潮州客家人都认为自己是广东人,而不是福建人。
聂字听著几位重臣的劝说,本就不反对的他当下做出决定道:“既然如此,那就编定吧!编定一部我大汉的《兴华正韵》,规范各地官韵,此事交由礼部选派官员编定,任罗典为韵书编纂总裁,袁树为编纂副总裁。”
“臣遵旨。”
顾景闻言,心里不免有些遗憾,他其实想做这个总裁的,但仔细想想那两位总裁、副总裁。
罗典是岳麓书院山长,还是大汉这边接收的唯一偽清进士官,用文坛的话来说,这就是大汉最厉害的大儒了。
另一个袁树,这傢伙是前南京知府,还是大儒袁枚的兄弟,同样也有分量任副总裁。
顾景又问道:“陛下,既定《兴华正韵》,那该如何规范雅言正音、各地读书音与各地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