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御羽林军和禁军的联手打压下,北方边军落败本就只是时间上的事情。
现在白墨一被米迦勒所擒直接加速了这个过程。
午膳刚过,40万北方边军就彻底落败,有37万左右的士兵投降,另外战死了3万人。
战死的将士大部分是真心投靠白家的,在白墨一被擒后更是直接疯狂,拿命去和御林军拼。
他们深知以他们的所作所为根本没有被赦免的可能,死在战场上或许是最好的结果。
涉及谋反的大罪,事后的调查绝对是非常细致的,只有可能被牵强连累,绝没有可能侥幸逃脱。
这帮人的拼命可把御林军给害惨了。
本来人数就仅仅只有5万的御林军愣是差点被打团灭,伤亡比例高达4万,就是对御林军实力又着清晰了解的统领柳景星看到了这个结果也嘴角直抽。
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呀。
不管怎么样,御林军总算是把北方边军给挡下来了,怎么说也是大功一件。
想到这里柳景星的心情又好了很多。
这是实打实的功绩,谁都抹杀不掉。
白家和北方边军谋反的事情是结束了,可后续工作才刚刚开始。
御林军差点被打废了,一时半会也没什么用,禁军和御林军抽调了一部分去抓捕查抄白家剩余的人。
谋反是要诛九族的,白家其他几房的人,不管知不知情都逃不掉。
除了白家的余孽外,那些墙头草官员也是要清算的。
现在整个京城到处都是抄家的羽林军和禁军,每当羽林军和禁军进了谁家,里面不久就会传来凄惨哭声。
对皇室不忠的官员朝廷一向是不会手软的,主事的官员斩立决不说,家中男性全部会被撸掉功名发配边疆,女性则贬为官妓,收入教坊司,家中财物则被查抄收入国库。
为官不忠一时爽,事发全家火葬场。
这一波朝廷的官员直接就被清理掉三分之二,就连六部尚书都空出来4个,其他位置的官员空缺更是数不胜数。
翰林院里那些熬资历的老进士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除了几个年纪太大留下来撑门面的几乎都被拿去填缺,这才让关键岗位的官员补了个七七八八。
徐天直接下令秋天开恩科,朝廷急需一批有才华的书生填充官位的空缺。
这也直接改变了朝廷的格局,寒门官员的比例大幅提升,倒是让后来的大炫涌现出一大批干实事的官员,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等到这一切都稳定下来,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
在这一个半月里,徐天的身体状况极剧恶化,已经到了药物无法压制的程度。
恩科殿试之后,在胡三搀扶下走出九重殿的徐天再也撑不住了,一口黑血喷出便不省人事。
好在皇宫里除了皇后也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嫔妃,被皇帝突然昏迷吓了一跳的胡三赶忙让小太监将皇帝送回明昭殿,一边安排手脚麻利的小太监去后宫通知皇后,同时也没望通知太子和公主。
胡三是知道实情的,看到皇帝现在这个样子,心里直觉大限将至,这时候让关键的人过来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在皇帝被送进明昭殿后,他又安排太监去传六部尚书。
徐天被抬上龙床上没多久,得到消息的安宁就匆匆赶了过来,太子和公主也是前后脚进了明昭殿。
安宁满脸严肃地给徐天把了把脉,尽管心里已经有了预料,还是被徐天身体的情况狠狠地震撼了一把。
徐天的身体像是破了洞的水桶,生命力正在飞快地漏出去,如果不干涉徐天恐怕撑不过当晚。
干涉?
拿什么干涉?
徐天身体里的乱七八糟的毒素已经在神仙打架了,整个身体的根基都被破坏了干净,人还有口气都已经是医学奇迹了。
「皇后娘娘,皇上希望最后的时间能清醒地交代事情。」
胡三看着拧眉不语的安宁,在她身后轻声地说道。
正在此时,得到消息的六部尚书满脸凝重地走了进来,刚进寝殿就看到龙床上昏迷不醒的皇帝。
「这……」
几位尚书大惊失色,他们都看出萦绕在皇帝眉宇间的死气。
这是发生了什么?
前几日上朝的时候皇帝不还好好的吗?只是看起来有些疲倦而已。
一次性处理了那么多的官员,让朝廷大伤元气,忙碌一点也是正常的,疲倦也是理所当然的反应。
可不止皇帝,他们这些人也都很长时间没睡过一个好觉了。
「是这样的……」
巴拉巴拉,一顿解释。
身为皇后的安宁这个时候说出了徐天一直以来的所有计划,同时也交代了徐天的身体状况。
古相没死。
皇帝被古相下毒。
皇帝决定在毒发身死前肃清朝堂。
……
每一条单独拿出来说都足够让六部尚书震惊了,更别说一起冒出来。
听完整个事情,六部尚书都傻掉了。
和着这么大的事皇帝竟然没打算跟朝廷重臣商量?
还真是最后一击,谁都没打算放过呢。
六部尚书的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他们位极人臣,竟然不被皇帝信任。
感觉自己做了一个假尚书。
有人敢埋怨皇帝吗?
那肯定是没有的。
六位心里不太痛快的尚书眼神古怪地看着皇后。
这位也是很离谱的好么!
当年皇后和古相间不得不说的二三事,虽然被皇帝强硬地按压了下来,但是他们这些重臣可都有耳闻的。
再看向昏迷的皇帝,六位尚书的眼神中都充满了可怜。
安宁也是无语。
当年救古相真得只是朋友之情而已!
她也没想到后来的古相竟然偏执到给皇帝下毒呀。
这事还真就解释不清。
安宁叹了一口气。
「几位大人,皇上之前已经预料到今天的情况,他有口谕,要清醒地交代事情。」
六部尚书闻言再次看向了皇后。
「娘娘,理应如此。可是有什么不妥之处?」
清醒的皇帝亲口安排身后事肯定要比单独的遗旨靠谱的多了。
只是皇后单独拎出来说定然让皇帝清醒过来的手段存在某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