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让臣子自己训练保镖却也不能放任他们随便乱搞,朝廷为不同等级的臣子设置了不同的数量上限。
大炫朝在府兵数量上有着极为严格的控制和审核,每一人都必须登记在册,中间有了替换还必须到属地官方更新名册并详细记录更换的原因。
府兵的死亡同样需要到官府备案记录,详细说明一下死掉的府兵是因为什么原因死亡的,如果是与人冲突导致的,官府还需要进行深入地调查还原整件事的完整脉络最后记录存档。
这么多手续中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官员府兵限额的大幅削减,这对于任何一名官员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羞辱。
有人可能要问了,那些负责审核的官员品级远低于这些重臣,他们会秉公审核吗?
先说一下府兵上出现问题后朝廷是怎么一个定义就会明白在这件事上审核官员和重臣没有一个想要玩什么幺蛾子的。
府兵出现任何的问题,朝廷直接就会按谋反罪名来处理。
这个罪只要沾上了那就是人头落地的事情,根本没有任何的商量。
历代的皇帝在谋反一事上的态度都是可以错杀,坚决不能漏杀。
在府兵的管理上有这么一个要求,官员府兵的身上必须携带对应的信物,也就是说如果府兵犯了一些事情身上有这么一个物件那就会被视为代表着官员行事,如果没有那就是代表自身,这么一个认定会对最后的判罚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同样的罪行代表着高官和个人行为在判罚上的差距会有多大!
徐太守这么肯定安插在驿站的都是白家的府兵,那么他势必是看过信物的了。
如果徐太守所言不虚,那么现在的问题可就严重了,白家涉嫌谋反!
前面说过,在历朝历代谋反都是一项十分严重的罪名,只要沾上了别管你是王公贵族还是皇亲国戚都得完蛋!
当然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皇帝不能太弱。
历史上也发生过因为皇帝太过弱势而不得不对谋反忍气吞声的。
徐天这个皇上说弱吧也不弱,朝堂上大部分的臣子还是他这一边的,手中也有军权,内陆几大军团都尽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唯一麻烦的地方是白家掌握了边军。
白家起势于边军,扎根于边军,在边军内部是犹如神只般的存在,这也和白家儿郎骁勇善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先帝虽说一事无成,但是帝王权术让他看到了白家这个隐患,在位时期曾想利用军改在保留白家这些优秀将领的同时将隐患消除。
但是这项举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一方面是边军内部对白家的崇拜导致其他将领进去后很难指挥动这些边境悍将,基层将领看不起那些来自于京城的将领根本不把他们的命令当作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