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那年那时的青春 > 第384章 调节心情4

第384章 调节心情4(1 / 2)

3.找不到“安全人”怎么办?

如果暂时没有合适的人倾诉,也可以找“替代方式”——比如给远方的朋友发语音消息(不用等对方立刻回复),或是对着宠物、玩偶“说话”,甚至可以录一段自己的语音,把心里的话讲出来。这些方式虽然没有真实的“倾听者”,但能让情绪“说出口”,避免一直闷在心里。

(三)“转移注意力”:给情绪留一点“空白时间”

当负面情绪过于强烈,暂时无法梳理时,“转移注意力”是很好的缓冲方式。通过做一些轻松、能让你投入的小事,让大脑从负面思绪中抽离,给情绪留一点“空白时间”,等情绪平复后,再回头看问题,会更理性。

1.选择“低难度、高投入”的小事

转移注意力的关键是选对事情——要选那些不需要太多思考、能让你专注当下的事,避免选需要高度集中或容易引发新压力的事(如:做复杂的工作、玩难度高的游戏)。以下是几种适合的小事:

-看10分钟搞笑内容:比如刷搞笑短视频、看漫画、读幽默段子,笑声能直接刺激大脑分泌快乐激素,快速缓解低落情绪。比如,当你因为和朋友吵架而难过时,看一段猫咪的搞笑视频,会忍不住笑出来,难过感也会暂时淡化。

-做手工或拼图:比如拼一小块拼图、折纸、串珠子,这些活动需要动手又不需要太多思考,能让你专注于手中的动作,忘记负面情绪。比如,焦虑时拼拼图,会把注意力放在“找到正确的拼块”上,而不是“对未来的担忧”上。

-照顾身边的小生命:比如给植物浇水、施肥,喂宠物吃饭、陪宠物玩耍,这些小事能让你感受到“被需要”和“掌控感”,缓解焦虑和孤独。比如,当你感到孤独时,给家里的绿植擦叶子,看着它生机勃勃的样子,会觉得心里多了一点温暖。

-做简单的家务:比如洗碗、擦桌子、整理衣柜,重复的家务动作能让人放松,而且完成后会有“成就感”,改善低落情绪。比如,烦躁时洗碗,看着油污被洗干净,会觉得“心里的烦躁也被冲走了一点”。

2.避免“过度转移”:别用逃避代替面对

需要注意的是,“转移注意力”是“缓冲方式”,不是“逃避方式”。如果每次遇到负面情绪都用转移注意力来逃避,不及时梳理,情绪还是会积累。正确的做法是:当情绪过于强烈时,用转移注意力缓解;等情绪平复后(比如1-2小时后,或第二天),再回头思考引发情绪的问题,找到解决办法。

比如,你因为工作压力大而焦虑,晚上可以通过看搞笑视频缓解情绪,睡一觉后,第二天早上再梳理“压力来自哪里”“可以怎么解决”,这样既避免了晚上因焦虑失眠,又能理性解决问题。

四、接受“情绪有起伏”,别苛责自己:与情绪温柔相处

很多人在调节情绪时,会陷入一个误区——“我必须马上开心起来”“我不应该有负面情绪”,这种对自己的苛责,反而会加剧情绪内耗。其实,情绪就像天气,有晴有雨,偶尔的低落、焦虑、愤怒都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学会接受情绪的起伏,不抗拒、不沉溺,与情绪温柔相处。

(一)允许自己“低落一会儿”:别和情绪“对抗”

当负面情绪来临时,不要强迫自己“立刻好起来”,也不要骂自己“没用”“太脆弱”,而是告诉自己“没关系,我现在有点难过/焦虑,允许自己低落一会儿”。这种“接纳”的态度,能减少自我批判,让情绪自然流动。

比如,你因为考试失利而沮丧,不用逼自己“别难过,下次再努力”,而是可以说“我现在确实很沮丧,毕竟准备了那么久,难过是应该的,先允许自己伤心一天,明天再想接下来怎么做”。当你不再和情绪对抗时,情绪反而会更快平复——就像你越用力按住水里的气球,气球越容易反弹;而松开手,气球反而会慢慢浮上来,最终平静。

(二)区分“情绪”与“事实”:别被情绪带偏判断

负面情绪容易让人陷入“灾难化思维”——把小事放大,把可能的风险当成必然的结果,比如“一次工作失误=我能力不行=会被辞退”“朋友没及时回消息=他讨厌我=我们的友谊要结束了”。此时,你需要提醒自己:“情绪是情绪,事实是事实,情绪不能代表全部。”

可以通过“找证据”来区分情绪与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