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逃之夭夭(1 / 1)

天亮后,彻里不花将军脸色阴沉地端坐主帐之中,半个时辰都没开口,谁也看不出他心底的想法。他面前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但他半天都没动过筷子,在一旁服侍他的娇艳小妇人只是小心翼翼地给他添了一杯酒,所有人连大声呼吸都不敢,生怕大将军一肚子的怒火宣泄在自己的身上。

时间在慢慢流逝,彻里不花的心已经开始慌乱了,只是脸上看起来还算镇定。三支人马昨夜外出追敌,到如今无一人归营,早早派出去的斥候也快有半个时辰,一样是如泥牛入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一个人也没回来?敌人是如何做到的?彻里不花心里的疑团一个接一个,可是至今还未有人能给他答案。

濠州城里有着大量的义军,城外又潜伏了不知多少的敌人,千多骑兵不知死活,彻里不花再也无法淡定,心中退意早生。如今强装镇定,只是为了稳住军心,如果再过半个时场还是没有消息的话,彻里不花绝对不会再管他什么狗屁军心,轻装逃命为上,其他的财物辎重甚至老弱病残皆可抛弃。

就在彻里不花越发焦急时,终于有几个丢盔弃甲的骑兵趴在战马上,依靠老马识途,慢悠悠地回到大营了。刚回到大营门口,那几个溃兵就直接从马背上滑下来,瘫在了地上,再也无法动弹,连话也说不出了。彻里不花大将军哪里等得及他们慢慢恢复,马上就让人将他们抬进主帐中,完全无视他们的状态。

“究竟什么个情况?赶快报上来!”彻里不花瞪着铜铃般的眼睛,焦急地问。被问的几个士兵,躺在担架上,艰难地张了张口,好像在说什么,却发不出正常的声音,只听得见嘶哑嘈杂的呻吟。彻里不花一着急,亲自拎起水壶给几个伤号灌了几大口水下去,呛得他们眼泪鼻涕齐出,差点就魂飞魄散了。

彻里不花心急如焚,一把揪起其中一个士兵的衣领,怒吼道:“快说!到底怎么回事!”那士兵被吓得一哆嗦,费了好大劲,终于挤出几个字:“中……埋伏……”彻里不花心中一沉,追问道:“其他人呢?”士兵惨然一笑,声音微弱:“全……全军覆没……”彻里不花只觉脑袋“嗡”的一声,差点站立不稳。他松开手,那士兵重重地摔回担架上,再也没动静了。

此时,营帐外传来一阵骚乱,又有士兵来报:“将军,正西方向又出现几个人影,正朝咱们这边赶来!应该是咱们的人。”彻里不花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他知道正西方向是巴特,估计他也凶多吉少了,而巴虎那边至今没人回来,可能全军覆没了。

彻里不花再也顾不上什么军心了,他当机立断,大喊道:“传令下去,全营轻装撤退,能拿多少拿多少,带不走的全烧光,马上出发!”营帐内顿时乱作一团,接到命令的士兵们慌慌张张地收拾东西,准备逃命。彻里不花不早早做好准备端坐于主帐中,不断催促亲兵敦促全营士兵加快速度。

其实,彻里不花如果是怕人手太少,极其容易被半路截杀,他早就带着亲兵逃之夭夭了。在他的认知里,他麾下所有人的命加起来都没有他彻里不花大将军的命金贵。实在是迫于形势他才不得不留在主帐中,敦促他们加快撤离速度。

就在元军大营鸡飞狗跳之时,朱重八三路人马已通过斥候取得了联系。邓大虎还让斥候提醒朱重八千万别让元军轻易退走,谨记“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指导方针。对于邓大虎直来直去的提醒,朱重八完全没有一丝不愉快,而是非常虚心的全盘接受。换了别人可不一定有这么大心胸格局,或许会觉得邓大虎飘了,这些事情也要指手画脚。

朱重八立刻招来传令兵,“传令斥候队长,马上派出两队人马,一队人马回濠州城中传信,一队人马盯紧元军大营,要快!濠州绝不是这帮罪大恶极的鞑子,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不是朱重八赢一次就飘了,而是通过这次交战,朱重八真正了解到所谓的官军,实力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的豪横。

斥候队领了命令后就迅速动了起来,就在元军大营还在忙碌着的时候,朱重八麾下的斥候队已经在远处盯住他们了。濠州城中,郭大帅也接到了朱重八他们大获全胜的消息,正和几个头头脑脑一起商量如何配合朱重八留住元军余孽事宜。

朱重八的具体计划是,趁着元军大营正忙着收拾细软无暇顾及其他,郭大帅应选派三百擅长骑射之士暗中出城接受朱重八他们此次缴获的多余战马,以提高我方机动追击的能力。另外,郭大帅应火速派遣精锐,于元军北逃途中,沿路层层设伏以逐步消耗元军的有生力量,并延缓其北逃速度,争取让我方的骑兵能足够从容地寻找战机,一举击溃元军。

不得不说,朱重八的计划可行性很强,虽不能说有多精妙,但是也算得中规中矩的中上之策了。最重要的,郭大帅与他召集过来的各个主要将领商量了好一会儿,也没人能拿出更优的方案。不过这些并不妨碍他们拖后腿,一个个不赞成朱重八的计划不说,还憋着劲地挑刺。

目前,郭大帅的盘子并不大,而朱重八这个刚加入不久的小伙子太出挑了,昨晚还偷袭了元军大营并大获全胜,如果再让他的计划顺利实施,假以时日他的地位绝对会超过其他的所有将领。这是其他人都不想看到的,因此,已经商谈了好一会儿,还未能定下来。

郭大帅心中洞若观火,这帮老小子就是担心朱重八蹿得太快威胁到他们的地位,包括郭子兴他自己的亲信也抱着同样的心思。这就是农民起义的短板,众多山头合力一起想要干一番大事,可是征途还未开始就已经在争权夺利了。就像郭子兴的这帮红巾军,虽说以郭子兴为首,但是兵马并不全是郭子兴一个人的,而是派系林立,互不服气。没有一个非常牛逼的领头人,这种起义到最后通常都会以失败而终。

吵闹了小半天没有结果,优柔果断的郭子兴才力挺朱重八,强硬下令所有人全力配合,执行朱重八的计划。郭子兴并不算是格局太大领头人,他也是算计衡量一番过后才最终决定力挺朱重八的,因为朱重八是他麾下的嫡系人马,朱重八壮大起来,也是他自己实力的提升,暂时来说,这更有利于他全面掌控这支义军。

在郭大帅的强令下,六千义军精锐从濠州城北门分多批悄悄出城,经由乡野小道一路向北提前去布置伏击点。虽然朱重八在信中一再强调,元军军心已溃,绝对无心恋战,我方只需在其北逃官道上拦截,拖延其速度即可,绝对不会出现大规模伤亡,但是义军个个派系都有自己的小九九,而且一听说要拦截骑兵,个个孬得要死要死。表面上都奉命行事,私底下都在磨磨蹭蹭,拖沓得要命。

郭大帅早就看透了底下那帮人的私心,因此为此次拦截任务他派出他的小舅子张天佑为主将。张天佑一样忌惮朱重八的崛起,不同的是他还要站在其姐夫的立场考虑问题,因而纵使他不愿意也只能认真执行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