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区长说:“如果这条桥能修建,你们厂将占首功。”
秦淦西摇头,“建桥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方便广大人民群众。”
人家骑自行车就可以过去的,现在过轮渡,人要五分钱,自行车也要五分钱,这一毛钱纯粹是多花的,更别说那些不想花钱就过河的。
于区长同意这个说法,“如果通了桥,来我们河西的人会增多,我们河这边的人去河那边更加便利。”
刘副区长问道:“秦厂长,你答应在新山麓大队招收一百人,是准备新建一个厂吗?”
他这是不稳心,所以以这种方式来催促、落实。
秦淦西应道:“我们已经向上级申报了项目,只等批复就可以建厂。”
对他的小心思,秦淦西认为很正常,所以给出一个答案,不过也没完全确定。
于区长笑着说:“我听说你们厂报什么,上级就批什么,我只希望这个项目很快下来。”
他还是很懂机械总厂的。
秦淦西说:“即使批下来,招工也要到正月十五以后,所以不要急。”
三通一平可以先做,但招人不会同步,毕竟有些成本还是能降就要降的。
于区长笑道:“只要招就好,不管期限。”
几人边聊边骑,来到山脚时,看到一条初具规模的路如同玉带挂在山腰,已经沿着绕到山那边去了。
于区长问道:“周益农,修得这么快,你安排了几台挖掘机?”
周益农应道:“三台。机械化就是机械化,这开路的速度简直没话说了,两天就推进了四五里。”
秦淦西说:“这山是土山,所以进展会快一些。”
于区长点头,“确实是这样。”
周益农则笑着说:“我们大体摸查了一下,我们这三分之一好像都是土山,准确来说,整条路百分之九十都是土山。”
骑着自行车来到新开的路上,路还很粗糙,没有压紧就不要说了,路边还有偶尔凸出的石头,让计划宽五米的路面在那里变窄。
每看到这样的场景,秦淦西都要皱眉。
皱眉次数多了,于区长就问:“秦厂长,处理这些石头应该很简单,凿掉或炸掉就是。”
理是这个理,但秦淦西考虑没那么简单,“于区长,这些石头如果只是大还好,如果是顺着山坡往下长的,今后就会有麻烦,可能需要请专家来处理。”
周益农问道:“你是怀疑今后会滑坡?”
秦淦西点点头,“你们看啊,这些石头以前被土覆盖,即使是顺着山坡的,由于有树根草根等固定,土不会往下滑。现在不同了,这里修了条路。”
于区长的脸色也变得严肃,“小雨还好,不会马上出事。如果下大雨,上边的水冲下来,冲在路上,把石头上的土顺着石头冲走,这路就毁了。”
在毛马路上骑车很费劲,四人骑了百来米后把自行车放下,改为步行,这样一直走到山脊,看到道路快到前方另一道山脊。
周益农发出一声感叹:“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