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子跟小女儿还在幼稚的比谁最小,宋爷爷瞧不过眼了,抱着小孙子往宋春晓怀里一塞。
“喏,现在我们家这个最小,还有个更小的还在你们嫂子肚子里呢。”
抱着一岁的奶娃娃,宋春晓跟宋春华总算闭上了嘴,开始逗小孩去了。
宋秦氏看着他们抱着小孙子玩乐,不免想起当初他们刚来京城的时候,宋春晓也是这般年纪,转眼,他也长成了大人模样。
“唉,岁月不饶人啊,瞧瞧,这两没一个省心的。”宋秦氏忍不住朝丈夫抱怨了几句。
宋大庄却道:“这还是没吃过苦,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咱家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上面又有他们三个哥哥顶着,才养成了他们这没心没肺的样子,他们没长歪你就偷着乐吧。”
宋秦氏一想也对,便也不纠结了,扛着包好的饺子去下锅,一大锅饺子煮好端上来,配着黄瓜凉菜,吃得众人那叫一个心满意足。
全家就属宋春晓吃的最多,宋春生都没干过弟弟,看着他狼吞虎咽,再瞧一眼斯斯文文的宋春明,莫名有些嫌弃,心里也认同他娘的话,都是一起去学院的,怎么一个越来越有读书人的样,另一个却还是跟个小土包子似的,吃相都粗鲁许多。
晚上宋秦氏躺在床上,同丈夫谈起三年未归的宋春临,免不了又是一阵唉声叹气。
“唉,三年了,上回侯爷还说那边的战事已经打得差不多了,这都过去那么久了,那金国的骨头再硬,也该啃下来了吧。”
宋大庄侧过身轻轻拍了拍妻子的肩膀,安慰她:“那臭小子本事大的很,再说他们此去不仅是为了打仗,还要连带在那边搞什么建设的,这一来二去难免耽搁了些时间,且再等上一等吧,要是年底再不回来,我便想办法去那边寻上一寻。”
“寻什么寻?不许去。”宋秦氏立即打断了丈夫的想法。
“那北地的仗还没打完呢,你一个庄稼汉去那边能干啥?别人没寻到,反而把自己给整没了,你但凡有春临那身本事的十分之一,我也不稀罕拦着你,这话以后不许提了,孩子打完仗自然就回来了,你老胳膊老腿就别给他们添乱。”
在宋秦氏的坚决反对之下,宋大庄才算是歇了去北地寻人的念头,其实他没说完的是,他去北地可以直接跟着顾家人运送粮食的队伍,到时候路上的安全自然不必担心,只是妻子如此反对,宋大庄便也不再坚持。
收完秋量没几天,宋家的工坊又开始忙活起来了,地里的红薯都收上来了,请来的工人都忙活着开始磨红薯做地瓜粉。
宋家这些年做出来的红薯粉跟粮食一样,都供应给了北边,这玩意经放,北地寒冷,做饭多喜炖煮一类的,正好合了那边人的胃口,冬日里来上一碗热腾腾的红薯粉,里边加点自家做的辣酱,再搁点醋,酸酸辣辣好不过瘾,是以那边需求的量一向很大,宋家人一个工坊出的量还不够的。
宋大庄也没藏私过,红薯粉怎么做谁来都教,又加上这几年红薯土豆已经遍布大景国土,红薯粉跟土豆粉的做法也被一传十,十传百,以至于现在大部分地方都建了类似这样的小作坊,专门制作土豆粉跟红薯粉,宋家这边不够的量,就直接在当地其他工坊订,今年估摸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