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科尔把《太极张三丰》发行的事情谈完,蒋震廷又把视线转向王京。
无需多言,王京就主动的说起来:“熊哥那边和哥伦比亚唱片基本已经达成协议了,
已经能抽出时间管理红星\/米高梅,所以我才回来的。”
麦当熊也在电话里把收购哥伦比亚唱片的事情给蒋震廷做了汇报。
索霓虽然想要收购哥伦比亚唱片作为自己大规模进入娱乐内容的跳板,但是它们并没有像蒋震廷一样的决心。
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虽然现在看来索霓和红星的业务构成很像,但发家史却完全不一样。
索霓是靠电子制造业起家的,后续才开始发展娱乐内容,而且除了和哥伦比亚唱片合作成立个音乐公司,在这方面就几乎没什么大的投资了。
红星电子确实靠影视内容起家,之后才做的电子制造业。
这两种不同的发家路线,也导致了两个集团内部对于娱乐内容的信心和评估有很大的差距。
蒋震廷说到要收购哥伦比亚唱片,集团的几个核心人员除了表达震惊之外,并没有太多的抗拒心理。
但索霓就不一定了,娱乐内容在索霓集团内部盈利能力是没有得到证明的,高层的决策也是会被质疑的。
而且和红星集团现在几乎由蒋震廷一人说了算不一样,索霓是一家在倭国和美国都上市了的公司。
他们想要做一个决策,那是要考虑到各方投资者的意见的,同时还要考虑股民对于他们公司行为的预期的。
对于索霓来说,收购哥伦比亚唱片多少显得有些不务正业了。
虽然长期来看,内容和产品相辅相成的模式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投资者中有多少人是愿意长期和索霓共进退的呢?
那些短期投机者会愿意为了长期利益牺牲短期的财报数据吗?
所以哥伦比亚唱片的收购战中,红星以一种近乎蛮横的,势在必得的态势插足进去后,索霓很快就败退了。
他们谈了好几个月,才谈到17亿不到的收购价格,而且是以百万美元为基准,一分一厘的进行拉扯。
麦当熊第一次报价就直接在索霓的报价上提高了1亿多美元,以18亿的美元报给了哥伦比亚集团的收购项目负责人。
这一举动不仅惊到哥伦比亚唱片,也同时吓到了索霓。
索霓再一次咬紧牙根,破天荒的在18亿美元上提高了3000万美元的收购价格,仅仅半天的时间,麦当熊就将报价提高到了18.5亿美元。
索霓沉寂了一周之后,就向哥伦比亚唱片撤回了收购报价。
他们不愿意和暴发户模样的红星集团去争这个不知未来如何的哥伦比亚唱片。
之后就是麦当熊和哥伦比亚唱片双方进行拉扯了。
这个打法当然也是华尔街之狼,卡尔同志给出的建议。
他对于索霓和哥伦比亚集团的高层习性都有所了解,清楚索霓容易畏缩不前,哥伦比亚集团财大气粗,只想要甩掉唱片公司。
只要能打退索霓,那哥伦比亚唱片就自然会落入红星手中,在价钱上面兴许还能节省不少。
也正如他所预料的,18.5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和当初预想的20亿美元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为了报答卡尔这位军师的鼎力相助,蒋震廷也把蒋天生同意就濠江博彩业合作进行谈判的好消息告诉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