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三国:我刘封不想作死 > 第243章 许都托孤,刘封就藩入燕国(完结求票)

第243章 许都托孤,刘封就藩入燕国(完结求票)(1 / 2)

曹丕死,邺城破。

伪魏的武装力量大半覆灭。

虽有如曹叡、曹休等曹氏余孽逃亡在外,但丧家之犬已经掀不起风浪。

为了能和平收复河北诸郡,刘备亲入伪魏尚书令陈群府邸,与陈群详谈三日,抵足而眠。

三日后。

陈群臣服归汉。

刘备有意让陈群出任尚书,但被陈群婉拒,口称:归降之人不可擅居高位。

明眼人都能看出,陈群不是不想出任尚书,而是尚书令变成尚书,落差感让陈群接受不了,再加上又是归降之人,职务含权量也被大幅度削减。

刘备尊重陈群之意,让陈群出任散骑常侍。

又按陈群之意,任命陈群之子陈泰为振威将军兼护匈奴中郎将,前往并州。

随后。

陈群又给河北诸郡县任官的门生故吏去信,劝众人归汉。

有了陈群的协助,河北诸郡县的官吏见了刘备的檄文,皆是望风而降。

曹叡、曹休等人担心被出卖,一路向北入幽州后又折道向东,欲取辽东为基。

用曹休的话来讲就是:辽东虽然殷富但能战者极少,可取而代之。

对此。

曹叡也颇为认同。

虽说袁绍二子入辽东后被擒杀,但曹叡曹休不是袁绍二子,这次去辽东就是奔着取而代之的意图去的。

或许是时来运转。

曹叡曹休抵达辽东时,正值公孙渊夺叔父公孙恭之位,引发了辽东内乱。

曹叡顺势以大魏皇帝之名联合了公孙恭残部,强势击杀了公孙渊,随后定都襄平,又在驻守辽隧深挖壕沟,以防汉军东征。

依旧设置百官,以曹休为大将军,夏侯氏与曹氏宗室族人皆封文武要职。

虽说曹叡一直被曹丕打压,但能力还是有的。

在中原赢不了,在辽东能称霸。

刘备暂时没有去理会占据辽东的曹叡,在传檄定了河北诸郡县后,刘备又与众文武讨论迁都之事。

原本最适合的都城应该在洛阳。

然而洛阳被曹丕焚毁,无法再立为都城。

与众文武讨论了半个月,刘备最终决定将都城设置在许县。

一者是许县宫殿庙宇相对完整,不需要大兴土木。

二者这里曾为汉室都,定都许县同样是还于旧都。

三者是许县离洛阳近,水路发达,容易控制四方。

等忙完迁都。

已经到了章武九年(229)年,三月了。

刘备也六十九岁了。

复兴汉室的志向达成,刘备的心气也消了大半。

兼之年迈。

这个征战了大半生的大汉皇帝,病倒了。

自知避不开这个劫的刘备,召来了刘禅、刘封二人。

“朕时日无多,这个劫应该是过不去了。所幸的是,天下一统,汉室复兴,朕这个不肖子孙,也有颜面去见高祖了。”

刘备静坐床榻,语气平缓。

刘禅泪眼婆娑的跪在刘备面前,紧紧的抓住刘备的手。

幼时丧母。

如今弱冠之年又要丧父。

这对刘禅的心理冲击是很大的。

“父皇,可不可以不说这等不吉利的话。”刘禅一边抽泣一边劝道。

刘备爱怜的抚摸刘禅的头,笑骂道:“都这么大的人了,怎还哭鼻子了?你可是监国太子,未来的天子!”

刘禅擦拭了眼中的泪水,只是悲伤并没有因为泪水的擦拭而消失。

一旁的刘封,则是表现得极为平静,不似刘禅一般哭泣和悲伤。

这让刘备不由感到一阵惊讶:“公仲,你就不想说些什么吗?”

刘封轻笑:“父皇即将飞升仙界,携复兴汉室之功觐见赤帝,今后必能位列仙班,名震仙界。此乃大喜,当浮一大白。”

赤帝子即刘邦的称号。

汉室子孙都是赤帝的子孙。

刘备自称是死后有颜面去见高祖刘邦,刘封则直接将其升华为“飞升仙界,觐见赤帝,位列仙班,名震仙界”。

这么一说:刘备将死就不是悲伤事,而是大喜事了。

刘备听得大喜:“公仲言之有理,来人,上酒!”

片刻后。

美酒送到。

刘备父子三人各持一樽,举樽对饮。

随后。

不等刘备开口,刘封又道:“儿臣近日听闻,伪魏余孽夺了辽东公孙氏的基业,猖獗于辽东之地,久必为大汉之患。

儿臣本是燕王,却因封地被伪魏所占而一直未能就藩,如今诸州皆平,儿臣也是时候就藩燕国了。”

刘禅大惊:“兄长,你要离开?你若离开了,谁来当大将军?”

刘封轻轻的拍了拍刘禅的肩膀,郑重地道:“太子,规矩是不能破的。我为燕王,就应该前往燕国。

更何况,我若不去燕国,谁能震慑辽东的伪魏余孽?

假使伪魏余孽勾结幽州不服者以及杂胡之人进犯,朝廷再调兵征讨,不仅会助长伪魏余孽声威,还会劳累士民。

眼下战乱多年,民生疾苦,理当轻徭薄税、与民更始,不可再轻启战端。

有我在燕国坐镇,不论是伪魏还是杂胡,谁敢生乱?

太子,你乃储君。

你的职责就是效仿汉文帝,让百姓富足不受征战之苦,至于这大将军由谁来担任,皆由太子你来决断。”

刘备看向刘封的眼神,有欣慰,有歉意:“公仲,委屈你了。”

刘封笑道:“父皇何出此言?若非父皇当年以儿臣为子,儿臣只是长沙寇氏一小儿,又岂能位尊燕王之位,既能名震当世又能名垂青史?

更何况,儿臣到了燕国,即便什么都不做也不敢有宵小进犯,每日里游山玩水,尽享天伦之乐,好不乐哉?

反倒是太子,弱冠之年就要担当皇帝的重任,每日都得殚精竭虑,勤勉政事,儿臣光是想想都为太子心酸。

想当昏君很容易,想当明君是很难的。

太子才是最委屈的。”

刘禅本就因刘备将死而心塞,此刻被刘封这么一说,感到更心塞了。

见刘禅神情忽然变得落寞,刘封语气一抬:“太子,你要振作啊!”

刘封豪迈而爽朗的语气,让本应该悲伤的气氛直接变得多了几分喜庆。

想到曹丕死前的不甘怒吼和诅咒,想到今日刘封的谈吐和神情,想到刘禅的秉性和德行,刘备的心也放宽了。

朕的儿子,岂会如曹丕臆测?

至于刘封和刘禅的子嗣,刘备也管不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

就让儿孙自去谋划。

朕,无愧于祖宗。

随后。

刘备又将诸葛亮和法正召入,令二人今后用心辅佐刘禅、不可猜忌刘封等等。

得知刘封主动请命就藩燕国,诸葛亮和法正皆是心惊。

这等对名利权位的取舍,可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

可又想到刘封这几年南征北战,诸葛亮和法正又释然了。

燕王刘封,天命就是助刘备复兴汉室。

如此有大志而豪迈之人,又岂能以常理度之?

四月。

刘备病逝。

群臣恸哭。

次日。

刘禅应命登基,改元建兴,采纳群臣建议,以“昭武”为谥号,又上“烈祖”为庙号。

登基当日。

刘封就奏请辞去大将军一职,就藩燕国。

奏请一出,百官惊愕。

大将军之位说辞就辞,古往今来,也唯有刘封能如此的率性洒脱了。

由于刘禅、诸葛亮、法正事先都知情,故而百官虽然有疑惑但并没有太多的波折。

随后。

大司马关羽、司隶校尉张飞,也奏请辞辞官,欲扶刘备棺木回涿县楼桑村。

这是刘备的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