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济公传奇 > 第721章 刘裕暴毙,魏军横行

第721章 刘裕暴毙,魏军横行(1 / 2)

却说宋主刘裕开国定规,追尊父刘翘为孝穆皇帝,乃母赵氏为穆皇后,奉继母萧氏为皇太后,追封亡弟刘道规为临川王。刘道规无嗣,命谢道怜之次子刘义庆过继,承袭封爵,晋封弟刘道怜为长沙王。故妃臧氏,即臧熹姊。已于晋安帝义熙四年,病殁东城,追册为后,予谥曰敬,立长子刘义符为皇太子,封次子刘义真为庐陵王,三子刘义隆为宜都王,四子刘义康为彭城王。加授尚书仆射徐羡之为镇军将军,右卫将军谢晦为中领军,领军将军檀道济为护军将军。从前晋朝廷的旧吏,宣力义熙,与宋主刘裕预同艰难,一依本秩;惟降始兴、庐陵、始安、长沙、康乐五公为县侯,令仍奉晋朝廷的故臣王导、谢安、温峤、陶侃、谢玄等人的宗祀。

晋临川王司马宝亦降为西丰县侯。进号雍州刺史赵伦之为安北将军,北徐州刺史刘怀慎为平北将军,征西大将军杨盛为车骑大将军。又封西凉公李歆为征西大将军,西秦主乞伏炽磐为安西大将军,高句丽王高琏为征东大将军,百济王扶余映进为镇东大将军,蠲租省刑,内外粗安。

西凉公李歆,相传乃是汉前将军李广之后裔,其父名暠,曾臣事北凉,任敦煌太守,后来自称西凉公,与北凉脱离关系,取得沙州、秦州、凉州等地,定都酒泉。潏殁歆嗣,曾遣使至江东,报称嗣位,是时晋尚未亡,封歆为酒泉公。及宋主刘裕受禅,更覃恩加封。

北凉主蒙逊,与李歆为仇,伪作引兵攻打西秦,潜师还屯川岩,果然李歆中计,还道是北凉虚空,乘隙前往袭击,途中被蒙逊邀击,连战皆败,竟而为其所杀。蒙逊遂攻入占据酒泉转而攻打敦煌。

敦煌太守李恂,即是李歆之弟,乘城拒守,被蒙逊引水流灌入城池,城遂陷没,李恂自刎而死。其子李重耳出奔江左,因道路遥远难通,于是投入北魏,传到五代至李渊,就是唐朝第一代的高祖,这是以后的故事,且慢表。随笔带叙西凉灭亡。

宋主刘裕闻西凉被灭,无暇前往讨伐北凉。惟自思年老子幼,不能图远,亦当顾近。刘裕心想:那晋朝国祚虽然中绝,尚还留有一零陵王,终究是胜朝遗孽,将来或死灰复燃,适贻子孙祸患?

刘裕左思右想,总须再下辣手,斩草除根。实为残忍。

永初二年(421年)九月,宋主刘裕命令琅琊侍中张伟携毒酒一瓶,前去秣陵鸩杀零陵王司马德文。张伟不忍谋害故主,回去又难以交代,就叹道:“”要毒杀主君去让自己活下去,不如死了!”

想到此,张伟竟然在路上喝下毒酒自尽。宋主刘裕闻讯大怒。于十一月十日派褚淡之假意去探望褚皇后,命令自己的亲兵暗暗跟在后面。褚皇后听到兄长来了,于是出外相见。亲兵则是乘机越墙进入司马德文室内,将毒酒放在他面前,逼他快饮。零陵王司马德文摇头拒绝说:“佛教教义中说,人凡自杀,转世不能再投人胎。”

兵士闻言,便将他挟上床去,用被子蒙住他脸面,用力扼死,然后跳墙而去。司马德文被杀时,年仅三十六岁,谥号恭皇帝,十一月辛亥(12月16日),葬于冲平陵,宋主刘裕带领文武百官亲临送葬。

且说宋主刘裕既弑杀晋恭帝司马德文,自谓日后无患,遂重用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整理朝政,有心求治。可奈年华已迈,筋力就衰,渐渐的饮食减少,疾病加身;到了永初三年春季,宋主刘裕竟至卧床不起。长沙王刘道怜,司空录尚书事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檀道济,竝入侍医药,见宋主刘裕时有呓语,于是请前往祷告神只,宋主刘裕却不许。但使侍中谢方明,以疾告庙,一面专命医官诊治,静心调养。幸喜服药有灵,逐渐痊愈,于是命檀道济出镇广陵,监督淮南诸军。

太子刘义符素来是狎昵群小,及宋主刘裕得病时,更是喜好游狎。谢晦颇以为忧,俟宋主刘裕病瘳,于是进言道:“陛下春秋已高,应思为万世计,神器至重,不可托付非人。”

宋主刘裕知他言出有因,徐徐答道:“庐陵何如?”

谢晦答道:“臣愿往观可否。”于是出去面见刘义真,刘义真雅好修饰,至是益盛服与谈,娓娓不倦。谢晦不甚答辩,回去报告宋主刘裕说道:“庐陵才辩有余,德量不足,想亦非君人大度呢。”

宋主刘裕于是派出刘义真去镇守历阳,都督雍、豫等州军事,兼南豫州刺史。既而宋主刘裕又生了疾病,病情且日益加剧,有时蒙眬睡着的时候,但见有无数的冤魂,前来向他索命,且看见故晋安、晋恭二帝,亦时常来到宋主刘裕的床前。

晋安帝和晋恭帝的鬼魂向他索命呼喊,刘裕心中甚感不感,其实就是刘裕作恶杀人太多,疑心生出暗鬼。那些噩梦幻象,往往把他惊醒,汗流浃背。刘裕自思:鬼魅萦缠,病必不起,于是召传太子刘义符,让他来到榻前面,嘱咐道:“檀道济虽有武略,却无远志,徐羡之、傅亮事朕已久,当无异图;惟谢晦屡从征伐,颇识机变,将来若有同异,必出是人,汝嗣位后,可处以会稽、江州等郡,方免他虑。”专防谢晦,当是尚记前言。又自为手诏,谓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宰相,母后不烦临朝。

待至弥留之际,五月二十一日(6月26日),刘裕在西殿复召徐羡之、傅亮、谢晦等,入内宫令其领受顾命,令他辅导嗣君,言讫遂然暴毙而死,刘裕在位只有二年有余,享年六十七岁。

宋主刘裕从掌权起,到代晋称帝的阶段,对当时积弊已久的政治屡做整顿。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门阀士族兼并土地的行为令百姓流离失所,无法保护其产业。刘裕掌权后,一改东晋以来坐视兼并的规管,重订规管并展示公众,大大抑制了门阀豪强的兼并行为。及至处死了藏匿一千多名脱离户籍逃亡者的虞亮(会稽虞氏),连会稽内史司马休之也遭免官。刘裕又禁止门阀豪强私占山泽的行为,还削夺世族以及皇室的私产,以此来资济人民。刁氏一族向来富有,奴客亦多,刘裕在诛灭刁氏时,亦分发其资产,让人们按己力取用,赈济当时处于饥荒及战乱中的人民。义熙九年(413年),刘裕将临沂、湖熟原属晋皇后所有,用来资助其化妆品开销的田地分配给穷人。

义熙土断是刘裕最有影响的政策,它打击了东晋豪强士族势力,缓和了阶级矛盾,减轻了百姓负担,改善了社会政治状况,重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刘裕为整顿吏治,罢免或处死了许多士族或皇族出身的官吏。他的亲信、功臣中有“骄纵贪侈,不恤政事”的,他也严厉惩罚,甚至处死。

先前,各州郡送来的秀才、孝廉,多是滥竽充数之辈。刘裕于义熙八年(412年)上表,请求遵循旧制,并主张用考试的办法加以甄别。

东晋时期,中央和州、郡的大权一直掌握在王、谢、庾、桓等世族手中,选拔官吏,主要依据门第,选出了许多无才无识之人任官。刘裕以寒门庶族身份,依靠军功,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他掌权后,要求按照九品中正制初置时的精神选拔人才。他重用出身“寒微”的人,如刘穆之、檀道济、王镇恶、赵伦之等。

刘裕起自寒微而称帝后,致力于削弱强藩,他限制了荆州州府置将和官吏数额,前者不可多于二千人,后者亦不可多于一万人;另其他州府置将及官吏数亦不分别不得多于五百人及五千人。这是由于东晋末年,置官滥乱,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刘裕及时对此进行了制止。

为防止权臣拥兵,他特别下诏命不得再别置军府,宰相领扬州刺史的话可置一千兵。而凡大臣外任要职要需军队防卫,或要出兵讨伐,一律配以朝廷军队,事情完结后军队都需交回朝廷。为防外戚乱政,刘裕临终前诏令:幼主即位,委政于宰相,不需太后临朝。

在法制上,刘裕对东晋以来苛刻的刑法也进行了改革,永初三年(422年)正月,下诏“刑罚无轻重,悉皆原降。

宋主刘裕十分关心百姓生活,曾多次下令减免税役,免去部分苛捐杂税,“蠲租布二年”。在平定刘毅时,他也曾下令减免税役。对于那些原来因战争需要被征发的奴隶也一律放还。这些举措都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到他即位后,更遣使巡行四方,举善旌贤,访问民间疾苦。

同时,刘裕整顿赋役制度,刘裕下令严禁地方官吏滥征租税、徭役,规定租税、徭役,都以现存户口为准。凡是州、郡、县的官吏利用官府之名,占据屯田、园地的,一律废除。凡宫府需要的物资,“与民和市”,照价给钱,不得征调。还减轻杂税、徭役等。

并且下令凡宫府需要的物资都要到市场采购,照价给钱,不得向人民征调。又下令官员不可征去人民车、牛,亦不能以官威逼迫人民献车、牛,另亦将繁多的交易税项作出减省,便利市场商业交易。

在文化方面:刘裕本虽是行伍出行,识字不多,但非常重视教育。永初三年(422年)正月,他下诏称“今王略远届,华域载清,仰风之士,日月以冀。便宜博延胄子,陶奖童蒙,选备儒官,弘振国学。主者考详旧典,以时施行”。从而巩固刘宋的统治,同时也带来了全社会注重学校教育,改善社会风气的结果。

自西晋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以来,先前的许多汉文化的书籍和典籍遗散大半。刘裕北伐后秦前,加之府藏所有,当时的东晋藏书仅四千多卷。刘裕在北伐的过程中,将流落中原各地的图书悉数收藏运回建康,又下令对赤轴青纸、文字古拙之书,亦加收藏以传后世,到刘宋初年,官方所藏的书籍已达到六万多卷。对汉文化典籍和书籍的保护与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奠定了南朝宋国家藏书的基础。

在军事方面,刘裕是在战术上敢于创新的军事家,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巧妙布阵,利用优势弥补了自己的短处,充分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的军事思想,丰富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宝库。

在作战指导上,刘裕主张把握全局,料敌制胜,出奇用诈,避实击虚。要求在战前对敌情了如指掌,对兵力部署、开战时间必须考虑周全,慎重决策。重视选择主攻方向,力避腹背受敌;强调多路围攻,反对孤军突进;对强敌来攻,主张先固守养锐,待其粮尽兵疲时伺机袭破之;对溃逃之敌,则穷追不舍,务求全歼。注重以诈取胜,如偃旗息鼓,佯装虚弱;多置旗鼓,张扬兵势;伪传讯息,混淆视听;用降臣劝降,瓦解敌方军心。善于凭借天时、地利条件施智用计,如乘风纵火、以水灌城、迂回伏击等。

在治军统兵上,刘裕强调恩威兼施,既注重军纪严明,又较能体恤部众。灭后秦时,将缴获的金玉珍宝尽赐予北征将士;听说琥珀可治创伤,即令将宁州所献琥珀枕捣碎分送参战将士。他主张择才用将,不重资名,只要才堪重用,即使资浅名轻,亦委以重任;不求全责备,对犯有过失者,避短用长。

这些都是宋主刘裕的美德。惟独暗中转移晋朝国祚,连接弑杀二主,为南朝篡逆的首倡,实是名教罪人。读者阅过上文,已然可知宋主刘裕的定评了。褒贬处关系世道。

是年七月,宋主刘裕被安葬在蒋山初宁陵,群臣上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南北朝各君王实皆不足列为正统,故文中演述,但称某主,与汉唐诸时代的君主称呼不同。

太子刘义符即位,制服三年,尊皇太后萧氏为太皇太后,生母张夫人为皇太后,立妃司马氏为皇后,妃即是晋恭帝之女海盐公主,小名叫茂英。又命尚书仆射傅亮为中书监尚书令,与司空徐羡之,领军将军谢晦,同心辅政。长沙王刘道怜病逝,追赠太傅;太皇太后萧氏,年逾八十,因哭子过哀,不久亦殁,追谥为孝懿。宋朝廷连遇大丧,忙碌得了不得。那嗣主刘义符,年才十七岁,也是童心未化,但知戏狎(嬉戏调笑,行为不文明的意思),一切居丧礼仪,多从阙略,特进致仕范泰,上书规谏,毫不见从。

就是徐羡之、傅亮、谢晦等,随时指导,亦似聋瞽一般,无一听纳。都中人士已料他不终;偏是北方强寇,乘隙而来,河南诸郡,遍罹兵革,累得宋廷调兵遣将,又惹起了一番战争。这就是刘宋、魏交兵的开始。事关重大,特以提明。

魏太祖拓跋珪源出鲜卑,向例用索辫发,因沿称为索头部。世居北荒,晋朝初始通贡使。晋怀帝时的拓跋猗虚,与并州刺史刘琨,结为兄弟。刘琨上表拓拔猗虚为大单于,封以代郡,号为代公。嗣复进爵为王,六传至什翼犍,有众数十万,定都盛乐,威震云中。

匈奴部酋刘卫辰,被逐奔秦,秦主苻坚大举伐代,令卫辰为向导。什翼犍拒战败绩,还走盛乐,为庶子寔君所弑,部落分散。秦主坚捕诛寔君,分代为二,西属刘卫辰,东属什翼犍甥刘库仁。什翼犍有孙名珪,由库仁抚养,恩勤周备,及长颇有智勇,为库仁子显所忌,走依贺兰部母舅家。会秦已衰灭,代亦丧乱,朔方诸部,推珪为主,即代王位,仍还盛乐,逐去刘显,改国号魏,纪元天赐。史家称为后魏,亦称北魏;因恐与三国时曹魏有混,故有此称。

刘卫辰攻打拓拔珪败窜而死。其子勃勃逃奔后秦,后为夏国。拓拔珪复而攻破柔然,掠高车,蹂躏后燕,遂徙都平城,立宗庙社稷,僭号称帝,初纳刘库仁之从女,宠冠后宫,生子名嗣(拓拔嗣)。

当初,拓跋嗣的母亲刘贵人被赐死,道武帝拓跋珪告诉他说:“过去汉武帝准备立其子刘弗陵而杀死其母钩弋夫人(即子贵母死制),为的是不让妇人以后参与国家大事,致使外戚乱政。你理当继承皇统,所以我效法于汉武帝,为你作长久的考虑。”拓跋嗣天性孝顺,听说母亲被赐死后悲哀过度,自持不住,道武帝拓跋珪对此很愤怒。拓跋嗣回到宫中,悲哀不止,日夜号哭。

道武帝拓跋珪听说,又召他前来,拓跋嗣想进入道武帝的宫中,左右随员说:“孝子事父,小的惩罚就接受了;如是大惩罚,理当回避。陛下正在气头上,你过去恐怕会遭不测,这就把您陷到不义的境地了。不如暂且出去,等到道武帝怒气消了再进去,那也不晚。”拓跋嗣害怕,便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于是偷偷地溜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