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最后的动员(1 / 2)

面对叶老和两位大佬的撑腰,顾然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

各式各样的身份倒是次要,

对他而言最重大的意义在于后续的研究和应用上,所有的阻碍和桎梏,在此刻荡然无存。

全场所有院士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当一个年轻人被提拔到这样的高度,就意味着他不再代表个人,而是代表着国家意志。

什么异议、反对和质疑,在此刻都将不复存在。

一些年长的院士,经历过叶老当家做主的阶段,

所以他们都清楚,如果顾然能够将新物理体系真正落实,并且引领了物理学革命。

那他将会顺理成章的成为第二个叶知寒。

在众人的关注之下,顾然缓缓开口。

一个年轻人在这些前辈们面前,自然不敢有半分说教的味道。

所以他的发言就朴实了许多。

“新物理体系的建立,是对人类现有认知的一次革新,”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现代物理学,靠全世界的物理学家,前后接力了上百年才趋于完善,”

“而这次只有我们自己。”

“需要多长时间没有人知道,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新物理学体系将会为人类科技文明带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极大程度的颠覆现有的科技路径和认知。”

“所以,这过程或许漫长,但注定不会无趣。”

顾然看向众人:“因为国际形势严峻,所以接下来的物理学体系建设,不会是一个磨洋工的过程,”

“基础材料重点实验室出现的任何成果,各大相关研究所都要密切进行关注和验证试验,”

“华夏天宫重工集团会做好提前量,用充分的准备去承接中科院的科研理论,从而最快的进行成果化验证。”

“同时,各大研究所也应积极进行钫碎片以及物理学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无论成果大小,都请第一时间进行汇总,科工部这边都会做好收录。”

丁一清了清嗓子:“在后续的评优评先科学技术进步奖等活动中,对于新物理体系建设的贡献度,也会作为一个重要考量标准。”

接下来的时间,胡安作为中科院院长,对院内的一些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

各个研究院各个学科和工业门类所负责的板块,进行了责任划分。

尽管不少院士对所谓的钫元素和新物理学体系还一头雾水,

但责任就已经悄然的担在了肩膀上。

一晚上的工作安排和细则下达完成之后,时间已经到了晚上十一点左右。

随着丁一宣布会议结束,在场的不少院士还犹犹豫豫的没有离开。

不管是胡安还是丁一,前前后后通知了很多信息,

但似乎有些最重要的信息始终没有公布。

比如那个万众瞩目的基本材料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员任命,

以及新的华夏天宫重工集团的人事任命和中科院院士调动,

这些内容都还没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