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步入聚变时代(1 / 2)

直播间的所有镜头画面,全部聚焦在那庞大的环流一号上面。

随着核聚变的进行,高速运转的粒子流在强磁约束之下,如同一道波澜壮阔的淡色星河,

潜伏在角落的正负离子云与逸散出来的电子进行着频繁的湮灭现象,发射出一道道密密麻麻又稍纵即逝的光弧。

低沉的嗡鸣声,让直播间的每一个观众为之心潮澎湃。

在直播画面的一角,赫然显示着温度、气场强度、粒子密度、预估年发电量等相关参数。

运行大概三分钟之后,温度首次破亿。

预估年发电量突破二百三十亿千瓦时。

五分钟之后,预估年发电量突破三百亿千瓦时。

直播间里的所有观众,对这样的发电量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

按照目前国际热核聚变ITER的规划,以丑国和欧洲为首的物理学家定下的目标是在2027年之前实验堆争取实现400-500兆瓦的输出。

先不说ITER多次跳票的问题,就算如期实现了这个目标,一年的发电量也大概在两亿千瓦时左右。

相当于华夏现在的可控核聚变商用测试,到目前为止,就已经达到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设定计划的一百五十多倍。

虽然在工业上有这么一句话,说是从零到一难,从一到一百简单。

可问题捏妈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连一还没有达到呢,你华夏就直接窜到了一百,这还了得?

实验堆虽然是小型反应堆,华夏的全新环流一号虽然已经是脱离了实验堆的概念,达到了真正的商用规模。

但这个跨度也确实太恐怖了。

在所有人关注着直播画面的同时,欧洲和丑国的科学院一众物理学家,此时心中翻江倒海一般的震撼。

全球上下接近三四十亿人关注的直播,其中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都不知道华夏这次的公开测试意味着什么。

他们只是单纯的以为这是华夏引领下人类工业文明的一次进步。

但其中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像ITER那样稳扎稳打,目标保守的测试,叫做进步。

华夏这种上来就搞个年发电量三百亿千瓦时的商业实验堆,这不叫进步,这叫飞升。

因为能够实现这样的规模,意味着华夏要么在理论层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么在材料方面领先了全世界一个大版本。

两者无论是哪个,对他们这些曾经自诩为人类文明之光的西方科学家而言,都是一次沉重的道心破碎。

一些物理学家开始质疑起了直播中表现出来的参数是否造假,

而其中一部分科学家,则是开始反思了起来。

但华夏带来的震撼还没有结束。

环流一号基地。

核研所的所有工作人员此时并没有因为达到三百亿千瓦时而沾沾自喜。

因为这个数据,是之前实验的过程中就已经完成的目标。

现在重要的是,那个无形的屏障能否突破。

在稳定运行十分钟之后,温度和磁场强度开始出现波动。

在接近一分钟的来回调整过后,温度恢复平衡,磁场强度开始增加,

真空舱中正负离子密度在经过一段增长之后,开始回落。

预估年发电量开始再次增长。

五百亿千瓦时,

七百亿千瓦时……

最后,预估年发电量在八百亿千瓦时维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