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车停在院门口,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
老夏头蹲在墙角处,烟袋锅子在鞋底磕出点点火星。
看着大门口像潮水般涌来的乡亲,他满脸皱纹里的笑意几乎要漫出来。
消息传得真快,才不大一会儿,闺女回来的消息大半个屯子都惊动了。
“红旗回来了呀!”
“艾玛,几年不见,这丫头咋还越来越漂亮了呢?”
“嗯呐,长得老带劲了,还像个没出阁的小姑娘似滴。”
最先冲过来的是隔壁的王二婶,头上裹着块蓝头巾,手里还攥着没纳完的鞋底。
她热情地一把拉住夏红旗的手,常年干农活的粗糙大手在夏红旗白嫩小手上拍得啪啪响。
紧接着,马婶子、赵大娘,还有一群夏红旗瞧着面生的村民们,瞬间围成了密不透风的人墙。
这热辣辣的画面,震得房梁上的尘土都簌簌往下掉。
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刚一见面,夏红旗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
“啊呀,你这丫头,可算是回来了!”
“家里都不错吧?孩子们没跟着回来呀?”
“听建军说你在城里当上大厂长啦?哎呦,这丫头,打小时候婶子就看出你是个有出息的。”
“就是就是,一脸福相啊。”
“红旗呀,你爹你娘可是天天在家念叨你呢,你要是再不来,他们都要想哭啦。”
“哈哈哈哈哈,这下闺女回来了,你们瞧瞧月娥乐得嘴巴都合不上了。”
“可不,老夏也乐坏了,山羊胡子都翘起来喽。”
“老夏,这下闺女回来了,开心了吧?”
乡亲们太热情了,暖得人心里发烫。
他们看向陆川时,眼里更是盛满了感激。
五年前那场洪水,若不是这两口子带着物资和人手赶来,怕是半个屯子都要完了。
夏红旗小两口帮林家屯建起了新家园,连夏家窝棚的重建都投了不少钱,这份情分,乡亲们记在心里呢。
夏红旗被围在人堆里,里三层外三层,密不透风,很快,额头上就冒出了细密汗珠。
不远处,陆川也被一群汉子围着。
他眼角的余光瞥见媳妇被攥得发红的小手,眉宇间掠过一丝心疼。
可转脸瞧见夏红旗见到乡亲们的喜悦,又悄悄松了劲。
夏红旗今天是真高兴,这扑面而来的泥土清香,还有很多年没有见到的朴实的乡亲,真让人感觉亲切。
回娘家的感觉真好!
见到娘家人真好!
关键是今天又找回了玉佩,很快就能找到秋棠了。
又见到了久别的爹娘兄弟,这份久违的喜悦只有许多年没回娘家的出嫁女才能体会的到。
她笑着,声音清脆地回应着每一个乡亲:“婶好,三娘好……”
“嗯哪,我们在北京都挺好的,孩子们也都挺好,谢谢你们的挂念。”
“这些年,你们也都挺好吧。”
“听说咱老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伙有了自己的土地,日子一定都更好了吧?”
“好好好!”王二婶嗓门最亮,“土地分产到户以后,咱们农民的日子可是彻底翻身了!”
“现在啥都能养,啥都能自己种,那家里的蔬菜瓜果根本吃不完。”
“鸡鸭鹅可以随便养了。红旗呀,我家今年鸡鸭鹅下的蛋都吃不完,我这就回去给你拿些鸡蛋来。”
“再抓只鸡,让你娘杀给你吃!”
“我家养了大鹅,月娥说红旗爱吃,我回去抓只肥的来!”
“哎呀不用不用!”
蹲在墙角的老夏头闻言,连忙起身回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