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局之下(1 / 2)

十月三日,武汉,尚书台。

“九万军队,尽数归于昌邑公、征南将军满伯宁来指挥,不可谓不信重啊。”工部尚书司马芝感慨道:“陛下让我从猇亭为使先归,一是催促尚书台、枢密院安排退军一事,二来是要请兄长和尚书台尽速拿出个保障西面大军后续的方案来……”

“你方才说是什么职司?”司马懿略略皱眉:“都督荆南诸军事?”

司马芝点头:“兄长说的不错,正是都督荆南。朝廷难得又设了一都督。”

“荆南……”司马懿捋须不语,目光从桌面笔架上的几支精致至极的毛笔上划过,挑了一支最小的,在纸上动笔写了起来。

“兄长在写什么?”司马芝好奇问道:“是在安排退军之事吗?”

司马懿嗤笑一声:“退军哪里轮得着我来安排?如今吴国已亡,大魏原本在荆州襄樊、扬州淮南布置重兵的方案全都事实上推翻。何处该留军队,各军又应退往何处,哪里是应由我来选的?”

司马芝不解其意:“那兄长这是……?”

“稍待。”司马懿写了一会儿后,搁笔将纸张捻起,端详几瞬递给了司马芝:“子华看看吧。”

司马芝不明所以,起身接了过来,却发现上面尽是些地名。

“湘州、武陵、零陵、长沙、桂阳。江州、豫章、鄱阳、庐陵、章安、建安。南郡。”司马芝将纸上所写字样一一念出,而后抬眼问道:“陛下是让兄长速速选官,补上这些地方的缺漏?”

“不然还能是什么意思?”司马懿摇了摇头:“既然要保障九万大军的粮草后勤,调度起来定是要由近及远的。欲做事、先选官,这是明摆着的道理。此事紧急,吏部黄公衡在军中来不及做这些事情,自然要由我来先操持一二。”

“子华。”司马懿抬眼看向自己这个族弟:“你可愿做一任湘州刺史?虽说只有四郡之地,但你多年在中枢为任,若要再进一步,还是应做一任刺史主政一方的。”

司马芝有些诧异:“我吗?兄长,我为工部尚书,如何能轻易外调,是不是应当问过陛下?”

司马懿道:“没什么好问的。此前为了伐吴之事的筹备,尚书台各尚书、九卿和各州刺史多半都没动过,就算我不提,也会有其他人提,中枢和地方上的官员早就该掉换了。你为尚书,或许当得一刺史之职。”

“荆州更为重要,北至宛城、南至江陵,荆州应当不会给你,湘州偏僻些倒还好说。子华莫非不愿?”

司马芝轻叹一声:“多谢兄长为我考虑,若能为湘州刺史自然极好。只是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在吴国时也算偏远之地,若无心腹手足支持恐难施政,这郡县长吏又该如何选?”

司马懿徐徐说道:“孙权时的郡县分划定是不能用了,若以汉时区划来论,长沙郡领十三县、武陵郡领十二县、零陵郡领十三县、桂阳郡领十一县,总计四十九县之地。毌丘俭只打通了交通要道,其余偏远各处还应逐一攻占。”

“按照我的意思,”司马懿笑笑:“这湘州的四十九个县令、县长,都从一、二期的太学生中来选就是。按汉时建制,江州也不过四十余县,百余人还是能从各地抽调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