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飞机项目同样如此,李泽沧能做的就是找一个后世做的还算成功的人,现在这个人就是吴广慧,然后信任他、相信他、投资他,用钱砸他。
希望他可以提前研制出大飞机,甚至超水平的研制出可以和波音737、空客320媲美的属于华国人自己的主流民航大飞机。
不说走向世界、抢占老外的市场,最起码不能让国内市场全部被老外占据吧,至少在国内这个庞大的市场占据一定的份额吧。
不说赚钱与否,至少在战争、对抗激烈的时候,不能被人家卡脖子吧。
就好像后世的北方邻国,一朝被制裁,连进口飞机甚至零部件的渠道都没有了。
当然,这些理论上都应该是国家考虑的事情,但是谁叫我们的小李老板先天下之忧呢。
确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之后,李泽沧直接把这厚厚的一摞文件扔到一旁,不再过问。
然后又琢磨起来这次对于光刻机的布局,阿斯麦那边的种子已经种下来了,接下来只需要辛勤劳作,等待收获了。
最好的结果就是在国内建厂,让国内的人员掌握他们的技术。
等到科技战、贸易战打起来的时候,自己可花费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内制造出最先进的光刻机来。
哪怕比不上世界最先进的那种,但至少不会被落下太大的差距。
光刻机布局完毕,接下来考虑的就是全产业链的打造了。
芯片加工制造、芯片设计加上光刻机制造、封测,这就算全产业链了。
现在谈芯片设计还有点早,不过芯片加工制造可以布局了,台积电、中芯国际就是后世这个方向的佼佼者。
想了好久,李泽沧发现自己的确应该要进入到实体制造业了,不然的话钱只是数字,现阶段仅仅靠数字的变化、增加,已经给李泽沧带不来任何成就感甚至是底蕴。
除了之前的大豆种植、大豆压榨,现在是要真正的进入到制造业了。
无论是大飞机的生产制造、装配,还是光刻机的生产工厂,以及芯片的代工厂,全都是高科技生产制造企业。
写写画画看资料,一上午的时间还没过去,李泽沧就感到头晕脑胀,没办法坚持下去了,只能站起来歇歇脑子。
这样工作太累了,而且效率太低了。
又想起来了昨天和东方几人聊的事情:
集团现在这么大,而且涉及的项目和领域五花八门的,更是万事初创,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
而且这个阶段是最关键的时刻,如果能形成良好的长效机制,就可以极大程度上延迟大企业病的到来。
如果开始就没有把路走对,那么一旦李泽沧的上帝视角不见了,或者说被人针对、歪曲了既定的路线,就可能产生天差地别的结果。
能不能有一种更好的办法来管理公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