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软软的导师是吴祯明当初费了点功夫介绍的,如今回国来到深市,也要上门拜访一下,顺便联络感情。
人只要不贪心,不想着把世间所有好处都捞到自己怀里,就能满足许多。
就比如现在。
明明只是比墨软软大了三岁的吴祯明,在帮她和导师加深感情时,却像极了墨软软的长辈。
开心,因为祯明把她当成亲人。
不开心,因为祯明把她当成小孩。
“明天我就要回去了。”两人一起散步回到家里时,吴祯明突然开口,“家里有些急事,还有一笔投资,需要我回去处理。”
她的父母背着祖父母创业这么多年,突然被发现了不说,祖父母还要强行让他们退出,这是吴家这两代人的大事。
吴祯明不得不回去主持大局。
“我记得你也说过你想自己再创建一个公司?”
墨软软没有大哥大,但吴祯明的电话偶尔会打到实验室的办公室。
“是的,拉了一笔很不错的投资。”
对于这笔投资,吴祯明已经是有了七八成把握,剩下的就是要去亲自和对方沟通交流了。
提到自己即将开启的新事业,吴祯明的笑意更多了几分:“等我创业成功了养你。”
墨软软被吴祯明的这句话说的有些应激了,只觉得吴祯明又把她当成了小孩。
一叶障目,完全没有注意到吴祯明说到“养你”这两个字时的语气有多暧昧。
“为什么不能是我创业成功养你?”
从小就懂事的墨软软迎来了自己迟到许久的叛逆期。
吴祯明察觉到了,更觉得有意思。
乖孩子终于到叛逆期了?
“你想养我?”吴祯明的声音里的宠溺和笑意几乎可以溢出来,“我消费水平很高的。”
墨软软想到自己的存折里不过五位数的存款,憋得脸色涨红,然而还是嘴硬:“万一呢?”
“万一我比你更先一步赚到大钱呢?”
“那太好了,那我们就都很有钱了。”
墨软软:总觉得哪里不对了。
吴祯明是在墨软软睡觉时离开的。
留下了她用了半年的笔记本电脑,一台新的大哥大,还有一个吹风机,和几件连吊牌也没摘下来,一看就是给墨软软买的衬衣西装。
衣服上面甚至还压着两只名牌包包。
一只托特,一只日常小包。
小包是全新的,大概也是特意带回来的。
托特有一点轻微的使用痕迹,但更适合装文件,像是吴祯明在知道她打算创业之后临时留下来的。
创业的起步还算顺利。
周师兄专精科研,愿意做中间人帮她维系厂商。
虽然后续的人际关系需要墨软软自己运营维护,但许多事情只要搭上线,有了利害关系,剩下的一切好办。
有同师门的情谊在这里摆着,这并不是一件难事。
导师是个年过五旬退休后被返聘回来的教授,慈爱的模样像极了墨软软想象中的母亲。
老教授一辈子都在专攻科研,虽然产业不多,却也是桃李满天下。
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不仅帮她介绍了几家合作的企业,还帮她联系了一些校内可以对外出租的教室用于办公。
如果不是有她这样牵头,墨软软甚至不知道这样的培训机构可以开在学校内部。
签了租赁合同,送导师回家时,墨软软挽着她的手臂问:“老师,您不觉得我这样钻进钱眼里会丢了您的面子吗?”
“你对我们专业的理解有所欠缺。”
“我们是应用学科,研究成果就是要能够走向市场造福于民才有意义。”
导师拍了拍墨软软的手:“孩子,不是人人都要一辈子待在实验室里。”
周师兄的项目立项是导师支持的,让最缺钱的墨软软去校门口摆摊也是导师提的主意。
如果墨软软想要安稳,那么几个月赚回来的钱就足够她舒舒服服地读完大学。
如果墨软软认为自己可以更进一步,那么她作为导师也可以为她的起步增添一抹助力。
一个优秀的学生对于导师而言就像是一棵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