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前虽然身在虚界,不便返回,但通过总署,与蓝星的沟通没有断。
共享者文明不愿多说他们急迫前往无垠海的根本原因,人类却也有所猜测。
这片宇宙空间存在大危机,共享者舰队应对不了。
因此最开始人类不打算在下一次高维航行开启前再起传薪计划。
不过与李前沟通后,人类决定继续执行传薪计划。
人类不知道李前是如何得出的判断,但是盲目相信,这是超越科学认知的判断。
李前对人类没什么隐瞒,争道结束后,将大致过程整理成报告,交给了人类。
人类的科学家、领导们看到整个争道过程,居然超越到了时间之外,甚至在历史中争斗,完全处在难以理解的麻木状态,感觉无比玄幻。
那些科学家更抓耳挠腮,不知道揪断多少根头发。
人类的科学,或者说共享者、塔尔人的科学理论,在李前面前好像都是笑话。
这种过于超前,颠覆的情况,反而对人类学界冲击不大。
科学家们并没有出现什么精神崩溃情况,更别说什么‘科学不存在’之类的言论。
俗话说得好,领先一步是天才,领先两步是疯子,李前噔噔噔大步狂奔,是真神!
科学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系统。
通俗点说,科学包含一切,不能说超出人类理解的事物,就不是科学了,那只是研究的还不够,科学家们还没找到合理可重复验证的理论罢了。
扯远了,话题回归正轨。
关于传薪计划,抛开关于共享者联盟去往无垠海的动机,人类是准备执行的。
不断向宇宙空间播撒人类文明的火种,且跟随高维航线,每到一片空间都发射飞船,换个角度讲,居然还有这种好事?
所以,继传薪1号之后,人类早就准备着建造第二艘。
而当前的这一次高维航行几百年后才开启,时间是充裕的,甚至人类已经选好了几个目标星系。
但是共享者文明的出现打断了计划。
现在开展计划,并与之和‘虚拟社区’结合起来,则是人类更深层次的考量。
先说政治层面,人类依靠对蜥蜴人的威慑,提前结束与共享者文明的战争,达成终战协议。
这其中存在不少不平等的地方,当然这不重要。
放任蓝星离去,开启高维航行,共享者文明舰队将无法在威胁到蓝星,而人类却还掌控着十号大陆。
虽然蜥蜴人看起来不太担心的样子,可人类需要为未来几百年的和平发展考量,人类需要时间。因此在这片空间建造一艘传薪号,与共享者三文明为伴,又或者直接加入联盟都可以。
这是安定外星人的心。
此外,与‘虚拟社区’关联,是李前的提议。
人类正在流浪,计划不断向宇宙空间传播文明的火种,希望人类能延续下去,或许无数年后,蓝星上的文明都已经灭亡,而其中一支火种能够成为高级文明。
千篇一律的文明火种,在差不多的宇宙环境中,可能结局都差不多。
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让文明火种具备多样性,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人类寿命短暂,相比于蜥蜴人,更短的可怜。
文明发展到如今,虽然依靠技术,延长了人的寿命,现在的普通人预估能活到一百来岁。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状况、脑力智力都会下滑。
然而人类的科学理论、工业体系涉及到方方面面,枝繁叶茂,也越来越复杂了,许多的领域,一个人学习深造到四五十岁才可能参加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真正发光发热,则要等到六七十岁,那时候人的精力等已经不可遏制开始下滑了。
所以,延长人类的寿命,势在必行。
但从现实的情况看,即便全盘接收了共享者文明联盟的科技库,人类也难以延长寿命到理想的状态。
人类的寿命,死死限制着文明的发展速度和上限。
举个例子,在人类的工业体系中,飞行器算是重中之重,以前李前时时刻刻盯着,帮助相关的科学家。
而人类的研发流程是这样的:
设计总院设计出符合需求的新机型,这是由一群经验丰富,能力极强的老牌工程师组成,集智慧而成的结晶。
但是他们并不掌握该机型方方面面涉及到的所有技术难点。
因此设计图纸会被拆分成许多个模块,发动机、雷达、飞控、构型等等,分到精研某一领域的某某分所进行专攻的开发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