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超级舰队(2 / 2)

离开蓝星航行的第七年,哨骑兵探测组,最快的先头探测器终于有所发现,探测到了异常质量反应。

要在宇宙空间寻找到一支几乎没有的移动舰队,难如登天!

高功率雷达,引力透镜等,都基本不可能起效。

除非舰队本身发光发热,像太阳一样。

不过李前组织建立的万有引力研究所,这些年也小有成功。

科学家研究蓝星上的重力井,研究极限超进化者撬动引力的过程,虽然还没找到改变常数G的可行性方案。

但是,对于引力波动的探测,非常敏感。

这种技术应用到航天领域,以至于人类可以结合物体影响时空的曲率,与其本身的引力波动的交互,发现深空中相对距离的质量。

称作自引力探测技术。

距离越近,探测越精准。

章廖东和人类都很兴奋,但默默等待。

哨骑兵探测器组开始聚拢,组成大型探测阵列,展开更细致的观测,终于获得更加珍贵的第一手数据,发送向蓝星。

风筝号率先截获。

章廖东将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初步分析,排除探测器组受到外界干扰误判的情况。

根据初步数据分析,共享者文明的舰队规模极其巨大。

能够探测到的,都超过一百艘。

当章廖东得到初步解析的数据,眉头立刻紧皱,满脸凝重。

能够探测到的,超过一百艘飞船,距离都非常近。

相互间隔可能不到五千米的样子……

章廖东难以想象一支太空舰队,飞船间距最多五公里是个什么情况,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事故。

不过那是外星人。

令得章廖东皱眉的原因是,这一百艘飞船都非常巨大。

每一艘的质量,都超过20万亿吨!

其中还有三艘特别巨大的飞船。

按照探测器组反馈的数据,单一一艘的质量,超过300万亿吨!

那么300万亿吨是个什么级别呢?

蓝星上最高的山峰质量,差不多6万亿吨……

一艘飞船,是其50倍?

智辅按照人类风筝号的设计密度,嵌套300万亿吨的质量。

那么风筝号将长达100公里,宽20-39公里!

这种东西,人类的工程师们想都没想过。

可见共享者文明的科技水准,尤其是宇宙飞船方面,绝对超过人类。

这也是章廖东皱眉的原因。

对方太强大了!

但话又说回来了,共享者文明的飞船越大,人类越放心。

首先,以可控核聚变作为能量源,驱动一艘飞船加速,速度是有极限。

无论是燃料占比,还是考虑相对论的限制,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最多将一艘鲲鹏号加速到不足10%c。

这还是在时间拉到足够长的情况下。

共享者文明就算技术再怎么先进,只要还在使用可控核聚变,其最多将鲲鹏号加速到30%c,这是物理宇宙的限制。

且需要大量时间!

何况还是300万亿吨的庞然大物。

不过也不能轻敌。

谁知道共享者文明还掌握其他什么技术?

毕竟由三个流浪文明组合,并且发展了不知道多少个千年。

万一科幻设定中的那什么夸克发动机,人家也有呢?

虽然就算是有,章廖东也不信共享者文明舰队能追上现在的蓝星。

正经的问题是,共享者文明舰队过于庞大,最好提前规避,以免受到蓝星引力的影响才对。

做完初步的数据分析,章廖东沟通火种,将自己的结论,和部分重要数据传回蓝星。

蓝星方面可以根据数据,重新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