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1章 变革(2 / 2)

肠子都悔青了!

王府、周府…以及其他诸多府邸内,终日弥漫着一种压抑、懊丧、又无可奈何的死寂。往日门庭若市,如今车马稀落。偶尔有旧同僚来访,相对亦是无言,唯有长吁短叹,咒骂几句“小人得志”,哀叹几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更多的,是一种被时代无情抛弃的彻骨寒意。

他们原本是想以退为进,拿捏一下年轻的女帝,却万万没想到,对方手段如此酷烈,眼光如此毒辣,竟真的能在一夜之间,找到并启用这么一大批能直接顶事的“替代品”,而且效果出奇的好!

现在,就算陛下开恩让他们回去,他们还有脸回去吗?还能回去吗?衙门里还有他们的位置吗?那些他们原本驾轻就熟的事务,如今已被新人们用更高效、更务实的方式接管,他们回去又能做什么?

“完了…全完了…”王老太傅躺在病榻上(这次可能是真病了),看着窗外凋零的落叶,老泪纵横,反复喃喃自语。他一生经营的派系、人脉、在工部说一不二的权威,在两个月的时光里,烟消云散,被那场名为“恩科”的风暴,吹得干干净净。

周老大人则闭门谢客,终日对着书房里那块“清流领袖”的匾额发呆,仿佛一夜之间又苍老了十岁。他毕生追求的“清誉”和“规矩”,在陛下那“唯才是举”的实用主义铁拳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而这两个月里,紫宸殿的帝后,却并未过多关注那些悔青肠子的旧臣。

秦玲饶有兴致地翻阅着工部、礼部送来的、充满新思路、新方法的奏报,看着那些由新人提出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凤眸中满是欣慰与得意。她偶尔会拿起某一份,递给身旁的孔衫:“夫君你看,这个治理漕河泥沙淤积的法子,倒是巧妙,比工部那些老臣吵了几年拿出的方案强多了!”

孔衫接过,快速浏览,深邃的眼眸中也会闪过一丝讶异和赞赏:“确是巧思。看来,这天下英才,未必尽在经义文章之中。玲儿你这‘格物’、‘实务’两科,开得正当其时。”

他放下奏报,语气带着一丝玩味:“如今工部礼部,可谓是‘活水灌注’,生机勃勃。倒是省了我们不少心。那些老大人…此刻怕是寝食难安了。”

秦玲冷哼一声,唇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自作自受罢了。以为抱团就能胁迫于朕?真是打错了算盘。如今这般局面,正好让天下人看看,离了谁,这大秦的天都塌不下来!能者上,庸者下,才是正理!”

户部右侍郎张衍偶尔被召见奏对时,那张万年不变的冷脸上,似乎也难得地缓和了几分。新上任的工部、礼部官员,办事效率极高,要钱要物的预算做得清晰明白,少有以往那些糊涂账和层层盘剥的猫腻,让他这度支司郎中的活儿都好干了不好,砍预算都砍得心服口服。

丹依旧如影随形地护卫着帝后,熔金色的兽瞳偶尔扫过那些焕发新生的衙门,依旧毫无波澜。对他而言,朝堂上的风云变幻,远不如西湖水底老友送来的一盅鱼羹值得关注。

两个月,足以让一场颠覆性的变革尘埃落定。

工部与礼部,这两部曾经暮气沉沉、成为改革阻力的古老衙门,在新血的灌注下,如同老树发新枝,重新焕发出惊人的活力与效率。而那些试图以辞职相胁的老臣,则彻底成为了这场变革的垫脚石和背景板,他们的懊悔与不甘,也很快被帝国向前奔腾的轰鸣声所淹没。

京都的秋意渐深,天空却显得格外高远澄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