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铁锅熬煮食物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伴随着杨一笑难以言喻的长时间沉默。
几位重臣都看出他心绪不宁,于是纷纷开口对他进行规劝,这时众人全都没用臣子口吻,而是各自按照身份苦口婆心。
比如李颖达老头子,按辈分是在场最高的,如果不论君臣只论亲戚,杨一笑是这老头的孙女婿。
放眼整个大唐,如今也只有三人,第一个是徽宗太上皇老爷子,第二个是杨家村的四爷爷,李老头排在第三位,也是爷爷辈的存在。
因此,这老家伙现在的口吻就是爷爷口吻。
“陛下啊,当皇帝不能像你这样……”
“虽然帝王需要仁慈之心,但是仁慈不能是妇人之仁,军中常言,慈不掌兵,古语所谓,男儿当狠。”
“眼下大唐遭遇雪灾困境,最急需解决的是撑过难关,百姓不被饿死,已然是天大厚赐,陛下咋还能担忧他们被压榨呢,即便你不压榨难道他们就过的好么?”
“老朽刚才说的很清楚,世家门阀乃至大户早就这么干了呀!”
这老头规劝的说辞虽然依旧口称陛下,可是无论口吻语调全都是谆谆教诲,显然是真心诚意,不含一丝门阀中人的城府。
这一刻,老头儿是把杨一笑当做孙女婿教导的。
紧跟着,唐青云开口,语重心长道:“为父很早就跟你说过,民生稳才能皇权稳,什么叫民生稳,老百姓不饿死就是稳。”
“推行杠子头制作和发放这件事,恰恰能让受灾的百姓全都吃上饭,不止是此次雪灾之中,今后每一次灾害都一样。”
“自古以来,生死最大,只要皇权治下饿不死人,那么这个皇帝就有天大功业。”
“贤婿,请恕为父斗胆又对你喊出曾经的称呼……”
“我教过你的,你宋师兄也教过你的,刚才李老尚书所言,我和你宋师兄都曾教过,帝王可以有仁慈之心,但是绝不能有妇人之仁啊!”
……
老唐语重心长之后,轮到了宋老生苦口婆心。
若论大唐重臣之中的厚道人,老宋绝对是众所周知的第一位!
然而这位厚道归厚道,精研策论之人擅长的是治国,治国需要什么呢,治国需要的恰恰是为大局不惜一切的果决。
因此老宋声音明显带了凌厉,直接以师兄身份对杨一笑断喝道:“仁慈可以有,该狠也得狠,况且方才你青云岳父说的很清楚,自古以来饿不死百姓就是明君……”
“为了大唐的稳固,也为了杨氏的千秋大业,师弟,莫怪为兄强势一次了!”
“这件事,你允可也得允可,不允可也得允可……”
“总之一句话,按你青云岳父的建议办,由你亲自颁发旨意,传令各道各州各府各县!”
“从即日起,以工代赈多一种方式,各地衙门用出钱购买的方式,诱惑和鼓励民间妇女们踊跃制作杠子头。”
老宋故意假装强势,用的是教训师弟口吻。
紧接着是孙学州,以帝师身份也说了一句,虽然只有一句,但却十分坚决:“为师明白,你一直都是个善良孩子,但是啊,咱们先要以大局为重。”
今日一直很少表态的耶律楚材,这时趁机补充了孙学州的规劝,也出声道:“陛下心里是愿意饿死五百万灾民,还是愿意让灾民全都活着,哪怕会受一些陛下所认为的压榨,可是百姓们毕竟保住了一条命啊。”
“老朽是个外人,出身是个狼族,现在,就跟陛下说说我们狼族是怎么对待底层的。”
“每年寒冬,食物不够,各个部族的首领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赈济赤贫人,而是盘算着杀掉多少底层才能保住整个部落不被拖垮。”
“甚至都不用这些掌权者动手,赤贫人粮食不够的时候自己就主动去死……”
“先是家中最年老的,然后是中年的,一个一个,在风雪中走出帐篷,他们冻死自己,省出粮食让家人吃。”
“陛下您想想,这是为啥啊?”
“人都有畏惧死亡之心,偏偏却主动去风雪中冻死,这不都是为了血脉能存续,不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子嗣能活么?”
“老朽在草原之时,饱读中原的史书,并且,还专门观察中原人的习性……”
“由此发现,中原也一样,越是底层百姓,越在意孩子的死活,如果家里遭遇活不下去的危机,他们的做法比我们狼族更加果断。”
“因此,老朽规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