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见证奇迹的电池(2 / 2)

开创一个新时代,尤其在交通领域,在能源领域,跟每个人息息相关,影响力绝对深入人心。

在叶枫思索之间,电池的充电速度,一直在稳步的提升,并没有丝毫的减慢。

短短30分钟,就充了35%的电,甚至温度上来,电流稳定后,充电速度快了10%。

“电池的安全性,你们测试过多少次了?”

“老板,就这么一块电池,咱们连续充满电,休需要一个半小时,但是要把这部分电流放完,至少需要两个半小时。

换句话说,一次充电再加上一次放电,总共需要4个小时,一天的时间,正好可以来这么6次。

事实上,早在一个月以前,我们就已经在动力电池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那个时候就开始测试安全了。

到目前,就这电池已经测试超过200次了,而除此之外,我们还拿出1000块电池,同时进行测试的。

换句话说,咱们的测试数据,总共超过20万次,比樱花国和泡菜国测试成果更加惊人……”

这一刻,所有的员工精神都非常的振奋,但是叶枫却不是这样,还是他皱起了眉头。

因为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不是这么简单的就能解决的,现在总共才测试200多次,数据实在是太少了。

要知道汽车传统发动机,如果保护的好的话,它的使用寿命能够达到了30年。

新能源动力汽车,就算是最坏的情况下,一块电池的使用,都必须要在15年以上,才有可能被淘汰。

换句话说,在这15年时间内,动力电池要不断的充电,不断的放电,来来回回很多次。

从第一年买车,到后面的维修和售后,维持的次数可就多了。

一次充电,可以续航450公里,普通家庭一年的开车,大概是2万公里左右。

换句话说,充放电大概达到45次,这还只是一年的。

时间拉长一些,如果放到15年里面,这个数字还要乘上15,就是要达到675次充电和放电这个大循环。

但是事实上,实际的次数,要比这个数字要多出很多来,因为用户不可能把电池里面的75度电,全部都用完后,再开始充电。

可能剩下20度电,用户就有开车焦虑了,他会寻找附近的充电桩,很可能在这个时候就开始充电,那么让充电的次数,就会大大增加。

另外一个情况,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从充放次数越来越多,而电池的衰减也会越来越严重。

原来能续航450公里,一年充电45次就够了,但是现在续航可能400公里。

甚至还有可能,比这个还要低一些,那么你一年的充电可能突破50次,甚至超过60次。

在这种情况下,15年的时间中,总共的充放电次数,可能会突破1000次。

而现在的数据情况,只是测试了200多次,后面情况到底怎么样,谁都是不知道的。

有没有可能,充放电500次,或者是600次的时候,突然就发生了爆炸。

想到这里,叶枫的心情就有些沉重了。

他想了一下说道:“未来一段时间,任何一款新能源动力电池,充放电的次数要超过1000次,这是整个产业必须的要求。

我这里提个建议,这些所有动力电池,充电次数,至少要突破1000次。

而且还要保证,它的燃烧的比率,爆炸比率维持在最低的水平。

至少要低于0.1%,就是说有1000辆汽车,有一辆可能出现事故…”

这话说出来,工程师们都抽了一口凉气,老板的要求太严了。

0.1%的事故率,远远低于了全球最大的几家汽车品牌了。

新能源动力电池的事故率,比传统发动机的还要低,这简直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机械的发动机,几乎不可能爆炸,但是动力电池里面充满了能量,就像是个炸药包,爆炸的比例相当高了。

即便是这样,叶枫竟然要求必须要降0.1%以下,如果是普通人这么要求,那简直是强人所难。

“老板,咱们一个月的测试数据,大概是200次而已。

按照您的要求,就算是新能源汽车,能够在未来上市,但是他只能在5个月的以后了,这个未免太长了吧……”

叶枫摇了摇头,语气非常的坚定:“这个时间一点都不长,群众的生命安全,要比天都要大。

新能源汽车时代,虽然马上就来临,为了抢到这个时机,如果将汽车用户的生命于不顾,我们汽车拍品牌,只会砸到自己手里。

而且,如果为了尽快抢夺市场,威胁到了客户的生命,这个市场我们宁可不要,拿用户生命换来的,没有什么意义……

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我再去赚太多的钱,对我来说价值不大了。

我更关注的是,能让华夏汽车产业,在世界汽车大赛中,拔得头筹。

要不然,咱们的新能源汽车,要跟传统燃油汽车去比,天天发生爆炸,天天发生事故,客户根本不会选择咱们……”

“所以,在这第1步,就必须严格把关,宁可推迟一段时间上市,也要做到绝对的安全……”

现场的气氛相当的凝重了,老板的要求太严了,远远超乎了工程师们的想象。

但正因为如此,他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充满了1万倍的信心。

叶枫手里的资金,就像一个无底洞,几乎想要多少就能有多少,只要你是用研发上面,就能给你拨款。

正因为如此,叶枫在不缺钱的情况下,想做起一个产业来,那就容易了很多。

但是,如果某个老板好高骛远,一切都追求快准狠,迫不及待的想要成果,其实是最有可能遭遇失败的。

因为很多领域中,如果太急迫了,就会基础打不牢固,就像是技术突破一样,你不能还没有学会走,就想着去跑步。

但是看到叶老板这种决心,所有的工程师,都松了一口气。

叶枫对动力电池,要求如此的严格,更说明了他对技术的看重。

表面上看,叶枫这是对电池的要求,而实际上是看,这是对工程师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考验……

正因为如此,这些工程师们认识到了枫对他们的重视,绝对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