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存稿,刚写完一章,大家见谅!)
几十万人撤出寒山城这样的消息就像纸里包不住火一样,很快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出很远,让很多人都猝不及防,大感震惊。
穆可罕没想到楚皇竟然会自动放弃寒山城,根本就没做殊死搏斗,很是不解。
寒山城可是老秦人在四国这片土地上的根,如今把根丢了,这和灭国有什么区别?
赵喆听到后也是一脸的讶异,觉得楚皇一定是疯了。他原本以为通过一场假刺杀拿下玄武关后,楚皇定会疯狂报复,就算不集结全部兵马,至少也会把京城守军派出抢夺玄武关,和北赵不死不休。
可是,他想象中的报复并没等来。
当他得知东齐也出手后,觉得定是南楚捉襟见肘,实在疲于应付两面战场,别说复仇了,自保都成问题,这才不得不保持当下之局,所以才会按兵不动。
每每想到这里,赵喆心里都充满了复仇的快感。
如果能拿下雁颈关,寒山城北无隘可守,北赵大军就可以畅通无阻了,拿下寒山城指日可待!
“国师,我们是不是现在就兵发雁颈关?拿下这座关城,寒山城就已经在我们半个手掌里了!如果我们还等武圣大人他们,会不会错失战机?本来我们离寒山城最近,可莫要让东齐和西秦捷足先登啊!”
其实穆可罕见和太子赵喆同样着急,因为他也没想到战局瞬息万变,东齐和西秦也都有了大动作,竟然直接逼得楚皇弃城而逃。
穆可罕当时之所以没有直接拿下雁颈关,那是因为他知道攻不如守,如果强攻的话定会损失惨重,这才原地休整,想让南楚的军队来攻,这样攻守互易,以逸待劳,北赵就可以最大程度地保存实力。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现在楚皇弃城而走,他要是不打下雁颈关,寒山城的归属可就与北赵无缘了。
寒山城不是玄武关,更不是雁头关和雁颈关,那可是南楚的国都,寸土寸金的地方,绝对不容他人染指,所以当赵喆提出兵进雁颈关时,穆可罕也是非常支持的。
“如太子所言,我们现在必须得拿下雁颈关,那样我们随时都可以兵临寒山城下,牢牢地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等武圣大人他们了,这些人急事慢办,好像不在我们紧要关头时出场就显示不出他们的重要一样。”
“好!好!好!那就请国师立刻点兵派将,我们血洗雁颈关!”
“好!”
穆可罕答应一声后,立刻调兵遣将,把能调动的人马全部调来,凑了整整十万人。
北赵得了玄武关后,赵皇怕得而复失,陆续派出很多将士过来,所以穆可罕才能调动这么多人马。
这次攻打雁颈关是龙将军章越合、虎将军李怀安、豹将军曹少钦、鹰将军董天鹰带领了三万人马打头阵,其他将军全力配合,浩浩荡荡杀了过去。
南楚雁颈关守程主将是老将廉岗的亲弟弟廉良,手下有精兵五千,战将五员,和北赵大军一比寒酸得很。
雁颈关之所以叫雁颈关,那是因为这里就似一只鸿雁的脖颈,非常狭窄,所以关城不大,百姓不多,但绝对是战略要塞。
四国之地本就多山,所以很多险要之地自然就会被特意建设成关隘,可不止南楚一家是这样,北赵、东齐和西秦也都是如此。
雁颈关南虽非一马平川,但是已经无险可守,所以楚皇才在这里派廉良驻守。
廉良和廉岗虽然是亲兄弟,可是两人性格迥异,不可同日而语。
廉岗很爱冲动,而且脾气大,年轻时最爱干的事就是打打杀杀,要不然太后寿诞之日他也不能跳出来比武。
廉良和他不一样,胆子不是特别大,墨守成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南楚战将中虽非籍籍无名,但是也引起不了什么太多的重视。
把廉良放在雁颈关是薛神衣建议的,因为守城和开疆拓土不一样,不求冒进,但求平稳,所以他觉得廉良的性格正好适合干这样的差事。
事实证明,薛神衣当初的选择实在太对了。
廉良的确谨小慎微,但他忠君爱国,尤其受其兄廉岗影响,对南楚绝无二心,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主,内心里自有自己的骄傲和执着。
廉良平日驻守在雁颈关也无甚大事,因为南楚北边是赵国,而且这里也不是边关,就算有战事也有玄武关和雁头关在前面顶着,所以按理他混日子摸鱼就行,毕竟万事无虞,没啥值得他操心的地方。
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担君之忧,所以廉良平时总是爱瞎琢磨万一战火烧到他这里该怎么办。
他特别明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知道很多事一定要未雨绸缪才行,否则临时抱佛脚就晚了。
正是因为他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想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所以在守城上可是下了大功夫,在北门打造了两座城门,形成瓮城之局,这是他的手段之一。
其二,借鉴蛇身谷布局,廉良派人在从城墙最高处向城北两侧山峰凿有栈道,利用几个相对平缓之地作为落脚点,也布置了几百哨兵,还配备了一些滚木礌石,以防万一到来的攻击。
只是由于城北两侧山峰立陡,可用之地太少,让这项工程形同鸡肋,聊胜于无。可是廉良却乐此不疲,反正平时有大把空闲时间,所以经常身先士卒,带头开凿栈道,士兵们自然不敢反对,也全力配合,多年下来还真有了一些成果。
最后,廉良怕万一有敌来攻,城墙不够高,城门不够厚,提前准备了很多木料和砂石袋,在关键时刻可以迅速加高城墙,不用非得拿石头现砌。
玄武关和雁头关失守的消息传到雁颈关后,廉良差点没被吓死,放进那些溃败下来的将士和百姓外,立刻开始着手城墙的加高和城门的加固。
城里的木匠差不多都被他征用过来,利用原先早就准备好的木材搭起木架,之后用砂石填充、夯实,愣是把原有关城拔高十多丈,让这座关城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宏伟的水坝一样高耸。
而为了避免城门被撞开,廉良干脆把城门用砂石填死,所以就算城门被撞碎,北赵大军也进不来。
尤其这里还是瓮城,后面还有一道城墙和城门,所以廉良觉得万无一失,定可将北赵大军拦于雁颈关关外。
穆可罕当初没有乘胜追击显然错得离谱,因为短短几日下来,雁颈关已经变成了铜墙铁壁。
所以当龙将军章越合、虎将军李怀安、豹将军曹少钦、鹰将军董天鹰带领了三万人马前来攻打时,第一场大战就惨败而退,死了一千多人。
北赵军屠城的恶行早就传到雁颈关,守城将士都知道,如果放这些恶狼进入,自己的下场绝对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全都拼死反击,愣是把五千人马打出了五万的气势。
守城容易攻城难,所以就算北赵先头大军有三万,可是想拿下雁颈关也是势比登天。
廉良已经接到楚皇圣旨,知道必须死守雁颈关,否则就是抗旨不遵,是祸及家族的重罪,所以亲自上到城墙上督战,丝毫不敢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