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宴过后,营帐内烛火摇曳,马超将徐庶、贾诩、鲁肃三人留了下来,商议大军的归程路线。
徐庶率先建言,他神情专注地说道:“主公,我以为可走来时之路,经雁门关返回,再取道并州回到中原。此路线有个极大的好处,如今鲜卑等各部被灭之后,牛羊皆散置于这一路上。我军若从此路返回,定然不缺补给。如此一来,既能保证大军粮草充足,又可减少因寻觅补给而可能引发的诸多麻烦。”
鲁肃听后,微微点头,接口道:“徐先生所言有理,走此路线确实能在补给方面提供便利,而且我军对来时之路较为熟悉,行军风险相对较小。”
就在此时,贾诩微微一笑,从袖中掏出一幅精心描绘的地图。他轻轻展开地图,指着上面的标记,有条不紊地介绍道:“大王,诸位请看。这是左路大军一路行军之处,加上那三个行商提供的信息,经过容错更改之后,我们可有另一条路线。我们可先过斡耳朵城,而后一路朝着阴山山脉行进,接着取道阴山进入西凉。”贾诩的分析头头是道,并且还有地图佐证,让人不得不信服。
马超认真倾听着三人的建议,目光在地图上反复游移,沉思片刻后,他缓缓开口总结道:“诸位所言皆有道理。我思量再三,还是觉得听贾诩先生的,先往西凉更为妥当。毕竟,这么多兄弟与我们一同出来厮杀,当初可是一十七万大军啊,如今却只剩三万多点。我们总要回西凉,给父老乡亲们一个交代。那些战死在草原的兄弟们,他们为我等拼杀,魂也总要归故里。先回西凉,让兄弟们能在故乡得到安息,也能让他们的家人有所慰藉。再者,西凉乃我军根基,先回去稳固根基,再做其他打算,方为稳妥之计。”
众人听了马超的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于是,归程路线就此确定,大军将先往西凉进发。
确定了归程路线后,整个队伍都沉浸在一种即将踏上归途的兴奋之中,仿佛压抑已久的情绪找到了出口,士气瞬间高涨。众将士们心中满是对家乡的思念和归心似箭的急切。只又休整了一日,众将就纷纷来到马超营帐前请命。
为首的庞德抱拳说道:“主公,兄弟们都盼着能早日踏上归程,与家人团聚。这一路上大家憋着一股劲儿,就等着您一声令下。”其他将领也纷纷附和,表达着众将士对尽快出发的期盼。马超看着眼前这些忠心耿耿的将领,心中满是欣慰,他大手一挥,爽朗地说道:“好!既然兄弟们都有此心,那咱们也不含糊,明日便出发!”
第二日清晨,天色未明,大军便已集结完毕。马超骑在高头大马上,目光坚定地扫视着队伍。经过两年征战,将士们虽个个面带风霜,衣甲也有些残破,但眼神中透露出的坚毅和对归乡的渴望却丝毫未减。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始了归程。
临别前,一众草原首领恭敬地站在路旁,目送着大军离去。看着这群历经战火洗礼的士兵,尽管他们外表显得有些狼狈,但草原首领们心中的恐惧却丝毫不曾减退。马超的赫赫威名和大军的强大战力,早已深深烙印在他们心中。直到大军的身影消失在远方,这些首领们才暗自松了一口气。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当他们回到自己的部落时,等待他们的竟是一片凄惨景象。部落被慕容雪魄和乌兰达两部的残兵肆虐了一遍。营帐被烧毁,财物被洗劫一空,许多族人不是惨遭杀害,就是被掳走。原本宁静祥和的部落,如今满目疮痍,哀鸿遍野。首领们望着眼前的惨状,顿时心如刀绞,却又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收拾这烂摊子,如何安抚幸存的族人,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而此时,马超率领的大军正渐行渐远,踏上归乡之路。
大军踏上归程,一路上风雪肆虐,给行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凛冽的寒风裹挟着暴雪,如刀割般刮在将士们的脸上,冰冷刺骨。地面被厚厚的积雪覆盖,马蹄深陷其中,每前进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
然而,好在之前他们在对各部落进行征伐屠戮之时,将那些一时吃不完的牛羊都放归了草原。如今,在归途中,时不时就能遇到牛群羊群。这些牲畜为大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补给,倒也让他们无需为粮草发愁。
此次进攻草原,收获可谓颇丰,所得金银无数。将士们背着沉甸甸的金银财宝,同时,还小心翼翼地带着那些战死兄弟的骨灰。这些骨灰承载着他们对逝去战友的思念与不舍,每一位将士的心中都沉甸甸的。他们深知,这些兄弟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生命,自己肩负着将他们带回家乡的重任。
在这艰难的归途中,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死兄弟的承诺,让众将士归心似箭。尽管风雪交加,路途艰辛,但没有一个人有丝毫的懈怠。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早日回到西凉,将战死的兄弟送回他们的故乡,让他们得以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