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河镇里河道纵横,座座石桥上都带着竹廊檐,只看这随处可见的竹子,就知道冒险进镇,来对了!
这个镇子一定有竹器作坊!
一进镇子,王瑾仪敏锐地察觉到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氛。
街道上往来的行人中,夹杂着不少眼神锐利的目光,他们也是寻常百姓打扮,但那挺直的腰板和警觉的神态,与闲适的百姓格格不入。
“果然,网撒得够大。”
王瑾仪隔着轻纱低语,趴在风姐肩膀上与风姐耳语。
风姐背着“崴了脚”的王瑾仪,假装气喘吁吁步履蹒跚,完美地掩饰主仆三个观察环境。
丁五在前引路,手指着着不远处的药房,却低声道:
“镇子出口另两个方向,也各有一道卡子。”
“风姐有竹器坊就进!”王瑾仪吩咐。
“小姐,……”
“没事,进店就打听拐杖或滑竿,我看看他们的竹品标志,挑几家,最后买个东西就能交待。走!”
风姐会意,脚下步子一转,便朝着最近的一家挂着“竹器坊”招牌的店铺走进去。
丁五抢先进店铺问:
“掌柜的,有拐杖吗?我家小姐脚崴了,急着用!”
弥漫着竹子清香的铺面,散落着细薄的竹篾,墙上、架子上陈列着各式竹器。
一个老师傅继续忙着也不抬头,
“有!那边墙角有几个,你们自已挑吧!”
王瑾仪拍了拍风姐,一只脚落地另一只脚翘着站稳,目光扫过店内陈列的竹器。
她的视线落在老师傅手里不停编着的竹席上,
“师傅,您这手艺真好!这是您店的字号?”
王瑾仪故意指点着卷着的竹席,试探地问。
“小本生意,也是家传手艺,落个标记也是为了传个名……呵呵,您别见笑。”
“哦!我看看您留的啥记号!”
王瑾仪冲风姐使眼色,风姐取了一卷竹席交到小姐手里,丁五已经去挑拐杖了。
王瑾仪看了看,不出所料是热烫的印记,里面是个正楷的沈字。
光滑的席面拼着明暗图形,席边锁的完整光滑,指尖摩挲着忽然发现了新奇。
“师傅,您这锁边用了藤丝?”
“我也是看有人在竹边里加了藤丝,受了点启发,你看怎么样?”
老师傅停了手里的活计,抬头问。
王瑾仪想起前世里自已学手艺,为了给陈智远送礼物,特意找非遗传承人学编拖鞋……
她一时走了神,抚摸着藤丝锁边心里酸楚,竟然一时没听到老师傅的问话。
她还愣愣地想着,以极细的藤丝混入竹篾锁边,不仅更加坚韧耐用,也是上辈子,自已给陈智远……
风姐见小姐想心事,赶紧接住话头,
“师傅巧思!”
老师傅拍打着身上的竹屑,起身指着竹席,
“这也不是我的巧思,也是从别人的竹席上得到的启发。”
王瑾仪心头一跳,面上不动声色问:
“师傅也不用谦虚,巧思是您想的,毕竟会用藤丝锁边……?”
王瑾仪说着说着声音放慢了,心里有了想法,
“老师傅,谁家的竹编……,您听说过陈记竹编吗?”